倒影映宏村,雨中览西递

标签:
旅游西递宏村国保 |
分类: 名胜古迹 |
宏村,古称弘村,是古徽州历史遗存的一个神奇村落,位于黄山西南麓,距黟县县城11公里,距黄山风景区30公里,是古黟桃花源里一座奇特的牛形水系古村落。整个村落占地30余公顷。宏村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南宋绍兴年间,宏村人独具匠心开仿生学先河,建造出堪称“中国一绝”的人工水系村落。
宏村古建筑群2001年被评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在村子街巷中穿行,发现每个胡同靠墙的一侧都有窄窄的水沟,水沟内有潺潺的水流流过。经导游讲解,方了解:古时这里本无“宏村”,徽州另有一繁华昌盛的村落唐模村,此村一夜之间屋宅起火,烧毁300多户人家,故此村随而买地全体迁居到此,取名宏村。宏村既然由火而生,每家每户在营造屋宅之时,对防火措施格外用心。村民自村西吉阳河筑坝引水,蜿蜒曲折,盘绕家家户户,每家屋前屋后有水留过,既解决生活用水,又可防火。在没有使用自来水之前,水的使用分时段,早起8时前为饮用之水,之后为洗涤之水,所有水沟内的水流最终都会流出村外,最后汇集在南湖,就是我们在宏村入口看到的大片水域,因它位于村子之南,便取名南湖。
整个宏村的布局就如同一条盘卧的大水牛,南湖就是水牛巨大的牛肚,屋前屋后的水流是牛肠,村中正中的“月沼”就是牛胃了。
以下几张PP即为南湖
“粉面黛瓦马头墙”为安徽民居的特点,倒映于水中,寥寥几笔,就是一副浓墨重彩的山水画卷
如果从上面付款,南湖又像一把张满的弓箭,湖中的小径为弓弦
南湖书院
每个胡同靠墙的一侧都有窄窄的水沟,水沟内有潺潺的水流流过,都是活水哟。千百年来,宏村人饮用生活用水均来源于墙边的水沟,当日现在用上了自来水
月沼应该是宏村的核心区域了
对面那座建筑眼熟吗?对,邮政发行的“安徽民居”及以此为蓝本
“安徽民居”邮票原址
在宏村中转了一圈,又回到南湖
淅淅沥沥的小雨下得更紧了,游客们打着雨伞,顺着村中的石板路,鱼贯而入
宏村是个非常适合写生的地方,周边许多艺术学院的学生几乎都要到宏村写生
一不小心,也许您就成了这些未来的画家们笔下的主角
作品
—————————————————————————————————————————————————
雨越下越大,到达西递时,已经必须打伞才能前行。游人出行,向来忌讳下雨,因为下雨会带来很多不便。可是每当我走进被雨水洗礼过的古村落时,却发现有着特殊的心灵感受。
始建于北宋皇佑年间,发展于明朝景泰中叶,鼎盛于清朝初期,至今已近960余年历史。据史料记载,西递始祖为唐昭宗李晔(yè)之子,因遭变乱,逃匿民间,改为胡姓,繁衍生息,形成聚居村落。故自古文风昌盛,到明清年间,一部分读书人弃儒从贾,他们经商成功,大兴土木,建房、修祠、铺路、架桥,将故里建设得非常舒适、气派、堂皇。历经数百年社会的动荡,风雨的侵袭,虽半数以上的古民居、祠堂、书院、牌坊已毁,但仍保留下数百幢古民居,从整体上保留下明清村落的基本面貌和特征。我国首批五A级旅游景区。
村头有座明万历六年(公元1578)建的三间四柱五楼的青石牌坊,峥嵘巍峨,结构精巧,是胡氏家族地位显赫的象征。村中有座康熙年间建造的“履福堂”,陈设典雅,充满书香气息,厅堂题为“书诗经世文章,孝悌传为报本”、“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的对联,显示了儒学向建筑的渗透。
以前村前这样的牌坊一共有13左之多,一字排开,立于村口,蔚然壮观。WG间拆掉其中的12座炼了石灰
剩下的这一座作为封建主义的反面代表留了下来,批判,再批判
立柱上还残留着“卫星可上天”的红色油漆标语,可笑吧
湿漉漉的西递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