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阳龙兴寺、明中都皇故城、明中都鼓楼

标签:
凤阳龙兴寺明中都皇故城明中都鼓楼国保单位安徽省保 |
分类: 名胜古迹 |
安徽凤阳为太祖朱元璋的老家,当前留有龙兴寺、明皇陵、明中都鼓楼、小岗村、明中都故城等古迹。其中,明中都故城和明皇陵石刻打包进入第二批国保单位目录。前四者可以买通票80元,明中都故城当前还在修缮中,目前免费参观。
龙兴寺与整个朱明王朝有着渊源关系,数百年来,一直成为国内名刹之一。位于凤阳县城东北角,前身是朱元璋早年出家礼佛的皇觉寺,元至正十二年(1352),寺被焚毁。朱元璋登基后,在老家建中都紫禁城,后罢建,罢建中都之后,拆中都宫室,有了材料,于洪武二十年(1387)对龙兴寺进行大规模的扩建,初建时的龙兴寺,“殿宇楼阁,规制宏丽”。
可惜,仅仅60多年后,便于正统五年(1440)焚毁。天顺三年(1459),拆中都城(1869)内中书省衙门500余间,依式重建。以后屡毁屡建。清同治八年募款修了观音堂、客堂、佛堂。光绪二年(1876),捐修三宝殿;五年筹资添修明太祖殿、禅堂、三宝殿卷廊、东西廊房;八年在大殿后山腰盖了正、侧厅、钟亭等。至此,寺规模虽远非昔比,仅是“半亩山前屋,千株林外松”,即蔚然壮观。
清末明国时期,战乱频繁,龙兴寺多年失修,破烂不堪。康有为到寺浏览,感慨不已,曾作《题朱元璋画像》诗:“坏寺颓垣照夕阳,铜锅石碣甚荒凉。龙颜龙准开皇业,终尽僧房劫可伤。”M国年(1942),对寺进行一次维修。“文哥”初期,龙兴寺又惨遭破坏,第一山碑和龙兴寺碑片石无存,铜佛,菩萨,罗汉等塑像粉身碎骨,床元璋画像、铸像及众多题诗碑刻,字画散失一空,山门,大殿等被占用单位改建湎貌全非;仅存大雄宝殿,东西厢房,六角亭等60余间,龙兴古刹牌楼一座及明代铸铜镬、铜钟、铜鼓、明清碑刻等部分文物。
下图为明代铜鼓
1993年之后重塑的朱元璋坐像
民国的大悲亭
今年修的七佛宝塔
登临宝塔俯瞰龙兴寺及凤阳县城
———————————————————————————————————————————————
明中都皇故城遗址位于安徽省凤阳县城西北角的凤凰山南麓。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太祖朱元璋下诏营建中都,城址选在临濠西二十里凤凰山之阳。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罢中都役作”,但建成部分已具备都市建筑的基本格局和形制。
明中都城址面积约50平方公里,规模宏大。由内、中、外三道组成。内为皇城,砖筑,周长3702米,开四门,分别为午门、东华门、西华门、玄武门。东南西三面有濠。中为禁垣,周长7670米,开四门。外为中都城,扁方形,南北中轴线纵贯全城,全长6.75公里。中轴线两侧分布中央文武官署、太庙、太社稷等。城内设二十四街,一百零八坊,以及圜丘和山川坛、朝日坛和夕月坛、圜丘和方丘等建筑。直到1949年,皇城尚保存完整。1968年前后大部被拆除,仅存皇城午门、西华门及西城垣。差不多同样的时期,北京城除却紫禁城和零散的若干处建筑,拆的拆,平的平,脱胎换骨了。这才叫真正的“敢叫RY换新天”
中都城是后来改建南京和营造北京的蓝本,在中国古代都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近几年来,全国各地大力发展旅游事业,凤阳当地ZF也是不甘人后,复建工程大张旗鼓的开展,午门被一个粗糙的修复工程弄得面目全非丑陋不堪,相信当地ZF想要的应该不是这个结果,╮(╯╰)╭,古物被毁后,如果想修旧如旧真的是太难了
下图为修复后的城门洞,新旧交界处很明显
门闸的轨道保留,但门洞顶部是封死的
在午门东西两侧的城墙下部、三个券门内以及门外的东西两座翼楼的四周有长达480多米,高160厘米的白石须弥座,座的上面满布各种动物、花纹图案的浮雕,如龙、凤、麒麟、牡丹、芍药、荷花、方胜、卐字等,这些白石须弥座雕刻精细、造型优美、活泼生动、栩栩如生,在中国十分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