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蚌埠汤和墓(国保)

(2014-05-01 10:20:42)
标签:

国保单位

汤和墓

古墓

旅游

分类: 行行摄摄
蚌埠汤和墓(国保)
汤和,凤阳人,与明太祖朱元璋为同乡好友,元末随朱起义,屡建战功,官至信国公,死后封东瓯襄武王。墓面对龙子河,背负曹山峰,水光山色,交相辉映。公元1395年,开国将领汤和病逝于安徽凤阳。汤和病逝后,皇帝朱元璋追封他为东瓯王,谥襄武,敕葬安徽蚌埠龙湖南岸的曹山南麓。汤和墓东面的南北向公路正在整修,我们把车放到南头,步行,会经过一片油菜花,花开的正艳
蚌埠汤和墓(国保)
这条小路忽隐忽现,后来打听几位地中劳作的人,一位老者说自己是护林防火员,可以带我们过去参观。路还真不好找,没有这位老者,我们估计会遇到很大的困难
蚌埠汤和墓(国保)
就是下图这位老者,老百姓就是淳朴啊
蚌埠汤和墓(国保)
汤和是明代开国元勋,汤和墓现在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汤和陵园现在已经用围墙包围,景区大门向北。
蚌埠汤和墓(国保)
因为只能进北门,所以我们的参观顺序是反的,最先看到的是汤和墓冢
蚌埠汤和墓(国保)
国保碑
蚌埠汤和墓(国保)
国七单位
蚌埠汤和墓(国保)
汤和墓维修碑记
蚌埠汤和墓(国保)
墓冢前是享殿,享殿内是地宫。据专家考证,汤和墓墓室在历史上至少两次被盗。1973年11月,文物工作者在发掘该墓时,偌大的砖石墓内被捣碎打烂的陶瓷片随处可见,虽然清理出上百件精美文物,但都是一些小件。而令考古专家惊喜不已的是,这么一件大型青花带盖瓷罐竟然完好无损,未被盗走实乃不幸中之万幸。这件“元青花双兽耳大罐”青花瓷器可谓是国之瑰宝,是研究元明之际青花作品的重要实物资料。
蚌埠汤和墓(国保)
享殿前是神道,下图是由北向南看神道
蚌埠汤和墓(国保)
为了感觉不别扭,走到神道南头,由南向北拍摄石像生
蚌埠汤和墓(国保)
汤和墓的省保碑
蚌埠汤和墓(国保)
墓南神道,长225米,有大型神道碑和石雕马、羊、狮、武士,雕刻线条流畅粗犷,当代古建筑学家认为,此系明初石刻中的精品。下图为华表石雕
蚌埠汤和墓(国保)
石马
蚌埠汤和墓(国保)
翁仲
蚌埠汤和墓(国保)
石羊
蚌埠汤和墓(国保)
石虎
蚌埠汤和墓(国保)
武将
蚌埠汤和墓(国保)
文官
蚌埠汤和墓(国保)
在墓前神道的最南端,立有一座高为6.35米的神道碑。但令人费解的是,原来刻在石碑上长达数千字的碑文,已被人逐字凿去。究竟是何年何代何人所为,至今仍无定论。业界认为是,碑文的作者方孝儒在建文帝在位时曾任翰林侍讲博士,深得器重。建文四年五月,燕王朱棣攻入南京,命他起草登基诏书,他掷笔于地,拒不受命。朱棣用灭九族来威胁他,可他回答说,“虽灭十族,亦不附乱!”结果被杀,除灭九族外,还杀他的学生,以成十族,株连至死者870余人。《明史》本传中明确记载:“永乐中,藏孝儒文者,罪至死。”因而当年由方孝儒撰写的碑文也要凿去……而在当地民间广为流传的说法,是明末李自成起义军所为。当时汤和墓周边区域均为凤阳府属地,李自成起义军在这里的破坏活动频繁,而且汤和墓周围的明代墓碑也有类似被凿去碑文的现象。
蚌埠汤和墓(国保)
负重的赑屃
蚌埠汤和墓(国保)
侧面照
蚌埠汤和墓(国保)

蚌埠汤和墓(国保)
这赑屃青面獠牙,凶猛异常
蚌埠汤和墓(国保)
碑帽
蚌埠汤和墓(国保)
神道碑后身
蚌埠汤和墓(国保)
神道碑有过修补
蚌埠汤和墓(国保)
神道
蚌埠汤和墓(国保)
回到享殿
蚌埠汤和墓(国保)
享殿内部供奉的汤和像
蚌埠汤和墓(国保)
墓室入口
蚌埠汤和墓(国保)
进入地宫
蚌埠汤和墓(国保)
墓室是一座依山构筑的大型砖石单券式建筑物。高3.米,宽3石6米,面积约40平方米,由前室、后室和两个侧室组成
蚌埠汤和墓(国保)
墓志铭
蚌埠汤和墓(国保)

蚌埠汤和墓(国保)

蚌埠汤和墓(国保)
券顶
蚌埠汤和墓(国保)
从前室看后室
蚌埠汤和墓(国保)
后室,可以看到室顶的盗洞
蚌埠汤和墓(国保)
后室的券顶
蚌埠汤和墓(国保)
两个盗洞
蚌埠汤和墓(国保)

蚌埠汤和墓(国保)

蚌埠汤和墓(国保)
两个侧室
蚌埠汤和墓(国保)

蚌埠汤和墓(国保)
石门
蚌埠汤和墓(国保)

蚌埠汤和墓(国保)

蚌埠汤和墓(国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