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化清东陵之孝东陵

标签:
清东陵孝东陵旅游 |
分类: 名胜古迹 |
孝东陵是不开放的,但很幸运,我们去时赶上了文保员巡视,所以得此一游。东陵有5座皇陵、14个皇后和136个妃嫔墓,大家多去关注顺治、慈溪、乾隆的皇陵,而因孝东陵不开放,资料照片当然也就少之又少
清东陵是中国最后一个王朝首要的帝王后妃陵墓群,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体系最完整的古帝陵建筑。孝东陵位于孝陵东侧,内葬清世祖福临的孝惠章皇后以及二十八名妃、格格、福晋。
↓孝东陵始建日期和竣工日期待考。孝东陵建成后,初称"新陵"。康熙五十八年二月二十一日,正式称为"孝东
陵"。下图为孝东陵和顺治的孝陵、总神道的位置关系
↓孝东陵的建筑布局由南往北依次是:三孔拱桥1座,东西朝房各5间,东西值班房各3间,隆恩门1座5间,东西燎炉各1座,东西配殿各5间,隆恩殿1座5间,陵寝门3座,石五供一座,方城、明楼、宝城、宝顶一座。方城前神道两旁各有14座小宝顶,均南北纵向排列,每旁两行,宝顶的这种排列形式带有关外盛京妃园寝的遗风
↓孝东陵的神道在五孔桥北与孝陵主神道相接,没有下马碑和神道碑亭,神道由西向东,最前端的建筑是三孔石桥,此三孔石桥是一座拱桥
↓三孔石拱桥西面大概20米还有一座石平桥
↓桥东北为神厨库和井亭,神厨库和井亭以北是东朝房,东朝房对面是西朝房,东西朝房均面五间,进深三间,黄琉璃瓦硬山顶前出廊
↓东朝房
↓神厨库
↓西朝房
↓罗城围墙还完整的存在,下图为陵恩门,五开间
↓陵恩门殿顶的彩绘
↓似不久前经过了重绘
↓进入陵恩门后看东配殿和燎炉
↓从陵恩门内侧看西配殿和燎炉
↓中轴线陵恩门后是陵恩殿,孝东陵的东西班房、隆恩门、东西燎炉、东西配殿、隆恩殿皆与孝陵相同
↓西配殿和燎炉
↓东配殿和燎炉
↓燎炉近拍
↓陵恩殿坐于汉白玉月台上,前有三座石桥,为重檐歇山顶,五开间三进深。
↓陵恩殿内部
内有三座下图这样的供台
木柱已经斑驳
贴金的木柱
内部梁架
所谓的金砖,因为人迹罕至,所以基本没有磨损
就这三位小朋友指引我们进入大殿
↓陵恩殿西山墙
↓陵恩殿后是三座琉璃门
↓琉璃门,看,门也开着
↓陵恩殿的背侧
↓从琉璃门后看琉璃门和陵恩殿
↓月台上建有方城、明楼,后为圆形宝顶;方城前东西两侧分别有14个众妃宝顶,走到这我们就不能再前行了
↓明楼前神道东,外侧为10座小宝顶,内侧为4座小宝顶
↓明楼前神道西,外侧为11座小宝顶,内侧为3座小宝顶
↓高大的明楼
好吧,看看咱鲁言老哥整出来的全景图
墓主人孝惠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是顺治帝生母孝庄文皇后的侄孙女,蒙古科尔沁贝勒绰尔济之女。顺治十一年(1654)五月入宫,册为妃,六月立为为皇后,顺治帝死时,她年仅21岁。孝惠章皇后在康熙一朝备受尊崇。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十二月初六日卒,终年77岁,五十七年(1718)入葬。
七位妃为恭靖妃、淑惠妃、端顺妃、宁悫妃、恪妃、贞妃、悼妃。
此外,孝东陵内还葬有十七个格格、四个福晋,这些格格和福晋都是福临的嫔御。由于清初宫闱草创,典制未备,皇帝的一些侍妾也称格格、福晋。到了清朝中期,后妃制度日臻完善,后妃等级、名号、称谓上的混乱现象才得以杜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