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滦县滦河大铁桥(国七)、研山文峰塔

标签:
滦河大铁桥滦县研山文峰塔国七省保古桥 |
分类: 华北古塔:京津冀 |
滦河铁桥是中国著名的铁路工程师詹天佑在110多年前主持修建的滦河铁路大桥。
1890年清政府修关内外铁路(今京沈铁路),以金达为总工程师。1892年工程进行到滦河大桥,许多国家都想兜揽这桩生意,金达当然以英人为先,但英人喀克斯以建不成桥而失败。日本、德国的承包者也都遭失败。由于交工期限将至,金达才不得不求于詹天佑。詹天佑详尽分析了各国失败原因,又对滦河底的地质土壤进行了周密的测量研究之后,决定改变桩址,采用中国传统的方法,以中国的潜水员潜入河底,配以机器操作,胜利完成了打桩任务,建成滦河大桥。这一胜利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1894年英国工程研究会选举詹天佑为该会会员。
滦河大铁桥位于滦县老县城东北滦河上,沿何茨线一直前行,到滦河即是(下图)
滦河桥为单线铁路桥,1892年5月开工,1894年2月竣工,全长670.6米,共17孔
本桥建设中,桥墩基础施工首次采用了气压沉箱,沉箱刃脚嵌入岩盘,两岸桥台均为沉井基础。
滦河铁桥投入运营后,于1924年、1928年、1933年几经战争破坏与修复。很巧,我发现下图桥身上有一圆孔,和去年看的乏驴岭大铁桥桥身的弹孔很相似,相信也为战争遗留
基础全部用混凝土浇筑,墩身则因当时水泥需从国外进口,价格昂贵,故为石砌。
1939年在滦河铁桥上游约45米处建成了双线新桥,1943年随着站场改建竣工新桥投入运营,本桥曾一度改作公路桥,现已废弃。历史上也曾多次论证考虑完全拆除,还好有识之士据理力争,使铁桥能永久保留下来作为那段历史的一个见证。下图可看出仍有一节桥身缺失
当年的滦河水是多么的波涛汹涌,如今在枯水期几近断流
滦河铁桥北侧上游即为新的铁路桥
新桥的北侧也有桥墩残留?
铁桥的原过街天桥
民国年间的滦河大桥落成纪念塔
我2013年寻访到四座铁桥,滦河铁桥工艺虽然不是最先进的,但建造年代最早,桥身最长,而且是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所以能入选第七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他三座甚至连省保、市保、县保都不是!
只有省保碑
————————————————————————————————————————————————
参观完滦河铁桥,赶往下一处看点滦县文峰塔。虽然知道是新塔,还是满怀希望
下图为从大铁桥到研山文峰塔的路线图
可以沿修建不久的盘山公路驱车直达塔下,下图为车行路线图
文峰塔始建于辽代,之后多次毁于战火,清代曾两次重修,
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被震毁。千百年来,研山文峰塔一直是滦县标志性、纪念性建筑物。所以文峰塔在2009年至2010年重建,塔高13层,远看还是蔚为壮观的。
确实是仿的辽塔,还好是砖石结构
塔前的两座重修碑刻
塔基座由绵石条砌成,上为砖结构,共13层,高20米左右,面南背北
高大的台基
汉白玉大理石基座部分
一层塔身
上层的密檐结构
塔刹部分
所谓的古塔凌云吧
底座上刻有八卦方位图,坎,坤,震,巽,乾,兑,艮,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字样。上为佛教雕像,佛道同存
绕塔,南侧面,塔铭“文峰塔”
西南侧面
西侧面,“冲霄汉”
西北侧面
北面刻有‘射斗牛’
东北侧面
东侧面“凌云梯”
东南侧面
天气虽然晴好,但是起风了,不是雾霾,是扬尘
可以有研山南侧山脚爬山过来
文峰塔前的停车场
文峰塔西的滦河
对于此塔的形制,辽塔一直在叹息。难道没有老照片可循吗?
网上能查到的文峰塔的彩色老照片,地震后被震成此等模样,不会没有上世纪70年代之前的老照片吧?
走马观花看完文峰塔,匆匆赶往下一站,计划中今天最后一个看点,昌黎陈青坨村双阳塔。要在太阳落山前赶到,才能拍到稍微好点的照片,才能晚上赶到昌黎县城,第二天才可以观海上日出···还有100多艰苦的搓板公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