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长清明德王墓(国七)

标签:
古墓明王墓明德王墓国七旅游 |
分类: 名胜古迹 |

明德王墓,位于长清县五峰山南麓。该墓依山凿扩,由墓道、墓门、甬道、前殿及两个并列的后室组成。1993年元月22日,明代四号王陵被盗,济南市文物处于2月8日至4月中旬进行了清理,我们这次访到的就是四号墓——明德庄王墓。德王是明英宗朱祁镇第二子朱见磷及其嫡系子孙的封号,所以,严格来说应该叫明德王墓群,德王墓群在1995年被评为济南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进入国家文物保护单位第七批目录

《明史.列传第七》载:天顺元年(1457年)三月英宗复辟后,“同日封德、秀、崇、吉四王”。朱见磷“初国德州,改济南,成化三年(1467年)就藩。”至明末,德王共传7世,封亲王郡王34个。崇祯十二年(1639年),清兵攻入济南,第七代德王朱由枢被俘。至此,延续180余年的德王世系始告结。道光《长清县志》载:“明德王墓(子济宁安僖王付)、德懿王墓、德怀王墓、德恭王墓、德定王墓、德端王墓在县东南四十里青崖山之阳。”据当地的文保员介绍,五峰山南麓有七座王陵,均已被盗,目前尚无有效的保护措施

德庄王墓坐北朝南,墓道长约100米左右,注意看墓道两侧的石壁

有烟熏过的痕迹,对,据文保员介绍,当时开凿此墓道时用的是水浇火烤的办法

此处还可以看出灰烬

高大的金刚墙

拱形券门上有双龙戏珠石质雕刻

封建社会只有皇族才可以用的龙形图案

券门门额上的双龙戏珠图案,因为光线的原因,不是很清楚

网上找到一张清楚的

横梁上的双龙雕刻,左侧

右侧

去前曾做功课,知道墓室内常年积水,所以选择冬天一游,满希望水能结冰,我们能进到墓室内部。想不到文保员说,墓室内积水连年不冻,望着过膝的多年的陈水,只能在门外拍几张,下图是前殿,前殿左右各有一券门,通向后殿,为王爷和王后长眠之所。

发掘时发现两后室及前殿右侧各置一石砌棺床。据出土的两方墓志,知后室葬德庄王朱见开及其妻刘氏,前殿葬其子济宁安嘻王朱佑得。朱见开为第一代德王,正统十三年生,正德十二年毙。

前殿顶部的盗洞

墓门上的云纹

石质墓门,可以看到石钉每排9个,共有5排,“九五···”

拱形墓门

金刚墙

好了,该撤了,看墓道两侧石壁上的灰烬

德庄王墓全景

其实从墓道左侧这条小道可以绕道墓室上方

北面的五峰山

山东的公路修的真的令人无话可说,下图是乡间小道。又想起了号称我们河北省经济条件最好的唐山地区的公路,无论省道、县道、乡道、村道,那叫一个烂啊···

五峰山南麓的七座王陵,原来均有享殿及内外两道围墙,现已毁,唯六号墓围墙尚存高大的墙心,南北长487.5、东西宽286.5、现存最高处约6米余,尚颇壮观。距离德庄王墓大概3KM左右吧,可以从到德王墓的那条东西向公路北面的那条公路东行,城墙就在公路的南侧

外包石块剥落,露出了里面的墙心

还算壮观,我们三个人玩的很哈皮

这一段内侧墙皮基本完全剥脱

走近点

拍一下横断面


围墙内的果树,享殿的痕迹一点都没有留下












不用担心围墙的强度,我爬到上面,走了几米



可以看到,围墙北面(右侧)为一条公路,路况很好,车开到围墙前没有问题


悲催的雾霾



人们为了进出方面,在围墙上开了许多这样的入口




前一篇:亳州商成汤王陵(汤王墓 省保)
后一篇:石刻博物馆——济南灵岩寺墓塔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