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明清太庙(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

(2014-02-10 15:30:29)
标签:

太庙

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

国保

文化

分类: 名胜古迹

北京太庙,明、清两代为皇家祖庙,是皇室祭祀祖先的地方,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太庙是北京最完整的明代建筑群之一。1924年辟为和平公园,1950年5月1日改名为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

明清太庙(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
太庙虽经清代改建,其规则和木石部分,大体保持原构,1988被评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明清太庙(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
太庙以古柏著名,若为永乐年间建太庙时所植,那树龄多达七百年
明清太庙(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
太庙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475米,东西宽294米,共有三重围墙,由前、中、后三大殿构成三层封闭式庭园。景区围墙为第一层,前面为第二层围墙,围墙正中有琉璃门与内层相通
明清太庙(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
琉璃门始建于明代
明清太庙(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
琉璃门为三间七楼牌坊式
明清太庙(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
朱红墙下的汉白玉须弥座
明清太庙(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

琉璃门的内侧
明清太庙(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
琉璃门内是玉带桥(戟门桥)
明清太庙(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
琉璃桥始建于明代,为七座单孔石桥
明清太庙(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
从戟门台基上看玉带桥全貌
明清太庙(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
从玉带桥上看琉璃门内侧
明清太庙(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
站在琉璃门看到的戟门

明清太庙(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

戟门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黄琉璃瓦单檐庑殿顶,汉白玉绕栏须弥座,中饰丹陛。两侧各有一旁门。该建筑是太庙始建后惟一没有经过改动的重要遗物,是明初官式建筑的重要代表

明清太庙(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

戟门前的丹陛石,由下往上分别是马、狮、龙形雕刻
明清太庙(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
前廊顶部的彩绘

明清太庙(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
按最高等级的仪门礼制,戟门内外原有朱漆戟架八座,共插银镦红杆金龙戟120枝。

1900年被入侵北京的八国连军全部掠走,现仅存部分戟座。
明清太庙(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
戟门北侧的丹陛石,与戟门前的丹陛石相仿
明清太庙(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
穿过戟门,前面是太庙的主体建筑——享殿,即前殿,是明清两代皇帝举行祭祖大典的场所。始建干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重檐庑殿顶 。面阔十一间(长68.2米),进深六间(宽30.2米),坐落在三层(高346米)汉白玉须弥座上,殿高32.46米。
明清太庙(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
享殿前东侧的东配殿,是供奉有功亲王牌们的地方
明清太庙(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

殿前的丹陛石分三层
明清太庙(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
最下层的海兽石
明清太庙(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
中间层的狮纹石
明清太庙(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
上层的龙纹石
明清太庙(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
檐下悬挂满汉文“太庙”九龙贴金额匾
明清太庙(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
若进入此殿,需购门票10元,或在景区门口购买套票
明清太庙(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
享殿铭文简介

明清太庙(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

享殿内部有栏板对太庙的前世今生介绍
明清太庙(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
享殿内部的立柱均为金丝楠木,地铺金砖
明清太庙(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
享殿内部
明清太庙(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
殿内的大梁为沉香木

明清太庙(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

天花板及四柱,均贴有赤金叶

明清太庙(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

现享殿中间供奉的是中华和钟
明清太庙(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
中华和钟
明清太庙(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

中华和钟是为了迎接新千年的到来,以2400年前的曾侯乙编钟为原型进行设计, 1999年11月制作完成的青铜编钟,安放在享殿正中,成为太庙馆藏文物,由JZM主习于2000年1月1日上午首先鸣响,中间的主钟上有他的题词“中华和钟,万年永保”。
明清太庙(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
享殿内的金丝楠木立柱,人站在殿内是如此的微不足道
明清太庙(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
经历700年的风雨,贴金已经遗失
明清太庙(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
和咱5寸的手机比比看
明清太庙(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
殿内地上的金砖
明清太庙(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
享殿周围的汉白玉石栏
明清太庙(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
殿外的三重台基,算是最高规格了
明清太庙(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
顺上下两层石栏围成的过道可走向中殿
明清太庙(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
石栏的龙形雕刻
明清太庙(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
背景虚化一张
明清太庙(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
享殿后的石栏,左侧为中殿
明清太庙(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
右侧为中殿,中殿,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宽九楹,深四楹,通过石露台连接前殿,殿外的石阶下左右各有二个石灯。明代殿内正中室供太祖,其余各祖分供于各夹室。明清太庙(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
中殿清未供奉努尔哈赤、皇太极、福临、玄烨、胤禛、弘历等十一代帝后的牌位。每逢祭典前一天,将牌位移至享殿安放,祭毕奉回。
明清太庙(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
中殿的西侧山墙
明清太庙(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
中殿后,左侧为后殿围墙,内为未开放的后殿。后殿,又名祧庙,永乐初建太庙时未设,弘治四年添建,是存放祭祀用品的地方
明清太庙(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
中殿的须弥座
明清太庙(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
中殿一角
明清太庙(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
回到戟门,游览完毕
明清太庙(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