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马名山(龙林山)舍利塔、文殊塔

标签:
马名山龙林山马名山文殊塔山西古塔旅游 |
分类: 华北古塔:晋蒙 |
10月3日,第三站:马名山(龙林山)风景名胜区
太原马名山旅游景区地址位于清徐县马峪乡白石沟中段,碾底村以北,此山在隋唐时期称“龙林山”,海拔高度1258米,景区面积6000余亩,松柏成林,环境幽雅,旧志中清源八景之一的“白石云松”即是指此,相传汉文帝曾牧马于此,故曰马名山。下图为1999年清徐县人们政府所以“马名山风景名胜区”碑
马名山风景名胜区现存久誉盛名的梵宇寺、唐代文殊石塔、至今涌有清泉的龙池洞、元代高僧修建的资公塔以及安葬众僧的灵塔等古迹。下图即为距今1200余年历史的唐代文殊石塔。
景区牌坊后面的山路
网上查得门票60元,可实际游客寥寥,我们2大人一孩子交20元,首先步行进入景区,红圈内为第一站舍利塔
风景还不错吧
到舍利塔根本就没有路,手脚并用,绝对是“爬”上去的
可以说是披荆斩棘啊,从上山的路也可以看出此风景区的人气
此舍利塔为覆钵式
从景区内介绍可知,此塔建于2000年9月,塔高16.6米
四边形须弥座
覆钵式塔身
十三层砖雕相轮
碑记
另一侧面,算是北京北海公园的白塔山寨版吧
站在塔台上北望,K,此行的主要目的地文殊塔好远好远(红圈内为文殊塔)
拉近点,还是在崇山峻岭之中
松柏成林,环境幽雅
步行过去看起来实在是勉为其难,回到景区入口,询问老伯,答:步行大概一天的时间吧问:开车过去如何?答:可以,不过山路很陡峭,丑话说前头,出事不负责
寻思着,既然来了,一定得尝试啊,开车过去。在老伯必须一档爬山的一再叮嘱中上路了···还好,一切顺路,算是经受了考验
说真的,来自一马平川大平原的我第一次开车走如此陡峭的路,值得纪念
,下图就是来到了文殊塔所在小山包的脚下
马名山海拔1258米,此处得有1200米吧,周围景色优美,虽然有一辆农用三轮车停在此地,但周围只有我们三个人,环境真是相当的不错
蓝天白云,绿树古塔交相辉映,看到古塔了吗?
开始爬山,山包上没有台阶
行走在山梁上
俯瞰走过的盘山路
站在此地的山梁上看刚才游览的舍利塔
山包上松柏茂盛
貌似的山路也是时有时无
文保碑,大晋国就是厉害,唐代的石塔只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马名山文殊塔于唐贞元十三年(797年)由高僧凝元大师建造,距今1200余年历史。塔由石料砌成,坐北朝南,通高10.7米。属金刚式方形古塔,是典型的唐代中叶作品,国内罕见,向称“三晋第一石塔”。资料是这么写的,可我怎么总感觉古塔是坐西朝东呢???
方形塔基
下层塔身
下层塔身上有石刻飞檐
侧面
侧面的塔基
除正面开有塔门外,其他三面与正面形制相似
这应该是西侧面
北侧面部分
从这个角度开有看到上层塔身
北侧面
东侧面
继续朝高处爬,看到来时走的盘山道了吧
找到合适的角度好像很困难
山石的岩石已经风化成石粉,路很滑
从这个角度能比较理想的拍到上层塔身和塔刹部分
从此处更能清楚的看到刚走的盘山路
上层塔身和下层塔身形制相似,立于方台之上,上有塔檐,塔檐上是莲瓣,托举着双球塔刹
这个角度也凑合
从这个角度可以看清楚上层塔身的方台周边雕刻的图案
遥望四周
其实马名山景区还有梵宇寺、资公塔、塔林等。
————————————————————————————————————————————————
资公塔俗称石佛殿,塔高2.5米,为圆锥形,顶为藻井砌筑,因无梁架,又称无梁殿,顶周出檐,宝刹为球形,与蒙古包相似,属典型的金元风格,是太原市难得一见的蒙古包式石构建筑。
马名山马跑泉:相传后汉高祖路经此地,口渴无水,有神马跑山上,泉遂涌出,故名马跑泉;另一则说,唐王李世民曾狩猎于此,以马刨泉饮其水因而得名,此泉冬夏不竭,乡人称神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