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太原龙山石窟(国保)

标签:
石窟龙山石窟国保单位雕刻旅游 |
分类: 桥梁石刻 |
10月3日,第一站:龙山石窟,6点多点就起来了,因为小经验:在景区开放之前进入,可以省去门票的银子,龙山石窟就是,不但省了20大洋的门票钱,而且停车费10元也免了。常言道“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还真是
↓龙山道教石窟,位于太原西南20公里的龙山山巅,是我国仅有的道教石窟,主要开凿于元太宗六年(一二三四年),大道人宋德芳主持营造。宋德芳号披云子,山东莱州掖城人。金大定二十二年(—一八二年)生,丘处机弟子。兴定四年,随师赴西域乃蛮国(今内蒙古科不多地区)拜见元太祖成吉思汗,三载还燕,师封“国师”,弟子受宠,后提点教门,往返于大都、平阳、终南山之间,主持醮事。龙山石窟早在1996年就被评为国保单位
↓7:10分,我们就爬到山顶了(爬山时间大概半小时吧)
↓天气不是很好,轻度雾霾
↓照片右侧即为龙山石窟
↓2013年10月3日,7:19分的龙山石窟
↓第三窟“卧如龛”
↓窟内左右雕碣龛各一,正面雕一长方形高台,台上侧身卧像一尊,头东足西,长一米八,与其人略同,传说是披云子坐化之所,其实应是全真道人修炼仙丹时仿佛教涅盘而雕的模拟像。印象最深的就是这位卧道了,与佛祖涅槃相似,只是佛祖是右侧卧位,这位是左侧卧位
↓中间有开裂,看岩壁上的石缝,这个应该不是红小兵的杰作,应该是山体断裂所致
↓卧如龛上面是是三清龛,三清龛上面是虚皇龛,这两个龛在高处,我上不去,惭愧
↓从虚皇龛两侧的孔看,以前可能有木质建筑;三清龛的东侧有龙形浮雕,西侧的浮雕已经风化殆尽
↓这是第二窟:三清龛。即使在高处,也用铁栅栏保护
↓三清龛东侧的浮雕
↓一个废弃的石窟,毫无价值,就未做任何保护措施
↓第四窟:三大法师龛
↓元代以前龙山即已有道教造像两窟,为宋德芳游太原西山时所发现。第四窟、第五窟即为宋德芳来龙山之前就有的。看上图的景区介绍定为唐窟,但百科定为宋窟。
↓窟平面扁方形,三面雕像,每面雕尖拱形龛各一,主像各一尊。各像发髻凸起,衣饰流畅,侍者身材修长,侧身微曲,极富宋风。
↓第五窟为玄真龛,内雕石像三尊,主像结跏而坐,侍者立于两侧莲台之上,衣饰、手法及造像风格与第四窟同,百科定位为宋代作品。
↓第六窟:批云子自赞龛
↓主像一等,端庄凝坐,左右待者谦恭微谨,右角雕妇人半掩门,面目衣饰与第一窟同,为元初所凿
↓可惜几尊雕像头均缺失
↓看到妇人掩门了吗?旁边有题字
上面也有款,门半开,一女子手拿书卷,欲踏进门来
↓龛顶的彩绘
↓第七窟为七真龛
↓七真龛是龙山石窟中最有游览和探古价值的
↓七真龛,又名玄门列祖洞,分内外两室,内室雕王重阳七大弟子像,外室雕有龙白虎像,被盗凿。雕像分三面排列,正面三尊,两侧各二,并有侍者像。
↓天气逐渐好起来
↓视野也开阔了不少
↓斑驳的红叶有了些许秋意
↓一棵古柏
↓2013年10月3日7:33分的龙山石窟
↓朝西走,一处石牌坊遗址,国保碑也在此地,距离石窟大概有500米左右的距离
↓石牌坊遗址
↓新修寺院的牌坊
↓山门
↓钟鼓楼
↓可能是大雄宝殿吧,基本完工了,佛祖还未请入
↓院内古树参天
↓寺内东北角古寺的遗址
↓下一站:童子寺遗址。需要从半山腰绕过这座山,到山北面,另一座山的山腰处,我走了2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