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晋祠印象之——晋祠三匾

标签:
晋祠晋祠三匾难老对越水镜台 |
分类: 桥梁石刻 |
在晋祠,民间有“晋祠庙里三面牌,难老、对越、水镜台”之说。书法界名家评说,傅山“难老”是神奇之笔,杨二酉“水镜台”是秀丽之笔,高应元“对越”是雄伟之笔。
一、三匾之一“水镜台”
进入晋祠大门,迎面映入眼帘的第一座古建筑就是水镜台。这是一座坐东朝西的古戏台,始建年代不详的水镜台,是古代迎神赛社演戏的舞台,水镜台是经过多朝的增建,才形成现在殿、台、楼、阁四种融合的风格.
水镜台规模壮观,台上东部为重檐歇山顶,演戏时用为后幕,台上西部为卷棚歇山顶,面向圣母殿,三面开敞,演戏时为前台,台下埋大瓮八口,为扩音之用。
晋祠三匾“水镜台”,出自乾隆年言官名吏的杨二酉之手
二、三匾之二“对越”
对越坊在晋祠景区中轴线上的金人台西。坊的作用是旧时用来宣传封建礼教所谓“忠义节孝”的,俗称牌楼。“对越”二字出自《诗经·清庙》中“对越在天”之句,“对”是报答,“越”是宣扬,合起来就是宣扬报答之意。
高应元本人极善书法,所题“对越”二字为榜书金字,笔力遒劲,气势磅礴,宛如游龙
三、三匾之三“难老”
难老泉亭中匾额甚多,其中以明末清初傅山所题“难老”匾最为著名
小时候痴迷武侠小说,《云海玉弓缘》《七剑下天山》《白发魔女传》《冰川天女传》,好像其中几部里面经常提到傅青主,大侠形象嘛。大学时学医学史,知道了《傅青主女科》,就是这位先生的墨宝
难老亭还有几块匾额,知名度比之都稍差
————————————————————————————————————————————————
对越牌坊西面是金人台,导游们都要在此介绍半天的,蹭听感觉很不错
金人台,也称莲花台,所谓金人就是铁人和铁汉。依《晋祠志》所云“铁本是金,熔铁铸人,名曰金神,金能生水,有金则水旺。”金人质属为金,是用来祈求风调雨顺之神。然而据史料记载,北宋元祐初年,晋水泛滥成灾,时人认为晋祠为晋水源头,应以金神镇之,方能止住水患。于是在元祐四年至绍圣五年,铸齐铁人四尊,称金人或守护神,亦称铁太尉。其铸铁工艺非常复杂,采用当时极为先进的分节叠铸法,由上百块铁范合铸而成。
胸前的铭文
四人铁人中以西南隅的铁人为最,是北宋绍圣四年(1097)所铸,溜光钲亮,被称为宋朝的“不锈钢”,此乃中岳嵩山名师所铸,历经900多年风雨,仍然明光锃亮,威风凛凛,被称为宋朝的“不锈钢”,其胸前铭文清楚地讲述铸造铁人的原意是镇水利民。导游MM们都叫这位金人为老四,美男子。两手中原来握有木质兵器,时代久远,木质已经腐朽
金老四胸前的铭文
大腿上的铭文
昂首挺胸,眉梢倒竖,睛眼暴鼓,人物英勇豪迈,于镇定自若中凭添威武气势,是宋代威武军将的写照
东北隅的金人明代之前已毁,明弘治十一年(公元 1498年)补铸,又毁,如今所见为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补铸。
胸前的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