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的赵州桥”——安阳永和桥(省保)

标签:
古桥河南省保石刻石桥旅游 |
分类: 桥梁石刻 |
在河南安阳,有一座建于隋唐时期的古代石桥,这就是永和桥,河北的赵州桥建于隋代,而安阳的永和桥算是是“河南的赵州桥”,“中原第一桥”。永和桥位于永和乡永和集村,横架在洹河故道上,虽然洹河已经改道,但永和桥仍是村民们出行的重要通道之一。只是桥下充斥的不再是古老的洹河水,而是现代生活垃圾。
上世纪90年代的永和桥两侧的护栏还都在,现在已经完全消失了,只是桥面还是青石桥面,印象最深的当然是桥面上那两道深深的车辙,印证着岁月的沧桑。古桥两侧目前找不到任何一块关于重修的碑刻,省文保碑也没有
两道车辙大概深有10cm左右,遥想千百多年来,有多少车辆顺着这两道车辙从桥上走过,仿佛时空错乱。这也衍生了一个问题:古人的车辆轮距是统一的吗?
石桥为三拱,现在只能看到中间的一孔
桥边的青石已经残缺,永和桥上的动物石雕形象粗放,显然具备了北朝至隋代的风格,但目前存在一定争议,但根据《旧五代史》记载,唐末朱温的军队曾与屯兵内黄的魏州(今河北大名一带)军队展开激战,战争一直从内黄打到永和桥,这证明至少从唐末时期,就已经有永和桥了
吞水兽两旁的马羊等雕刻随着岁月的侵蚀,已经模糊
但仍可以想象当年雕刻的精美
拱券正中的吞水兽怒目俯视,龙须倒竖,二爪各攥一火焰宝珠,形象逼真,好像以前看到的古石桥吞水兽以兽头为多,兽头两侧探出两爪的可谓凤毛麟角
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到石桥的建筑工艺,以青条石顺砌,其竖缝交叉,用白灰泥粘接,非常牢固
千百年的岁月侵蚀,青石间的缝隙加大,但仍异常坚固
这是石桥的北面,桥栏的护板、望柱、抱鼓石已经全部塌落了,唯余光秃秃的青石桥面继续行使着自己的功能
北面的拱券
吞水兽和南侧有些微的不同,也许非雕刻于同一年代
吞水兽两旁的飞马、雄狮、云龙图案
全年3月份,由河南省安阳市文物局组织的永和桥保护工作专门会议在现场召开,制定了一系列相应的保护措施,但我去时,一年半了,相应工作还没有展开。只是看到正有村民砍伐桥头的树木,我拍摄时,当地的村民走过来,说是文物,不能拍照,否则必须有上级部门的批准,奇怪吧?!什么狗P规定啊这是
桥面上的青石,仿佛默默陈述着它古老的历史
曾经波涛汹涌的洹河水早已经干涸,令人不禁感叹地貌的巨变
在桥头西侧,可以看到一根石柱倒在路上,陪伴它们的仍然是垃圾,据看桥人说垃圾下掩埋着许多当年石桥的构件,也许我们的人民ZF有所为时,他们会再次展现于世人面前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永和桥两侧的护栏都在,保存还相当不错。可见我朝的百姓破坏力是几千年来最强的
—————————————————————分割线—————————————————————————
关于石桥的建造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