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河北平乡邹氏墓群(梅拳圣地)、张从富墓

(2013-08-15 20:05:44)
标签:

古墓

省保

邹氏墓群

张从富墓

梅拳圣地

分类: 行行摄摄

一、梅拳圣地(邹氏墓群 省保)

河北平乡邹氏墓群(梅拳圣地)、张从富墓
“邹氏墓群”坐落在平乡县油召乡后马庄村北部,滏阳河畔。墓群系中国梅花拳祖师邹宏义及后裔的家茔,据墓地碑文记载,邹氏墓群建于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梅花拳古称梅拳,是我国较为古老的拳种之一,平乡县后马庄是"梅花拳的老家"。1994年河北省副省长王祖武为邹氏墓群题词:"梅拳圣地"。1997年7月,河北省体委、河北省体育总会授予平乡县、广宗县为"河北省梅花拳之乡"称号,随后邢台梅花拳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是王祖武的题词,和梅拳始祖邹宏义的神道碑河北平乡邹氏墓群(梅拳圣地)、张从富墓
门口西侧的碑刻
河北平乡邹氏墓群(梅拳圣地)、张从富墓
邹氏墓群1993年被评为省保单位
河北平乡邹氏墓群(梅拳圣地)、张从富墓
墓区范围较大,墓群位于北侧,前有三门四柱汉白玉牌坊一座,上书“梅花拳始祖之墓”几个鎏金大字
河北平乡邹氏墓群(梅拳圣地)、张从富墓
现在墓7座,晚清,民国时期立碑3通。进入二十世纪90年代后,省、县政府和梅花拳的第子又重新在邹氏墓群立碑10通之多,大都高在3米以上,颇为壮观。
河北平乡邹氏墓群(梅拳圣地)、张从富墓
石质牌坊做工可圈可点,可见当地人对梅花拳始祖墓地的崇敬
河北平乡邹氏墓群(梅拳圣地)、张从富墓
细节部分
河北平乡邹氏墓群(梅拳圣地)、张从富墓
墓前的省保碑
河北平乡邹氏墓群(梅拳圣地)、张从富墓
省保碑后面邹氏墓群简介,邹宏义活到了90岁,在那个年代绝对算高龄了
河北平乡邹氏墓群(梅拳圣地)、张从富墓
墓地坐北朝南呈子午向,邹宏义墓居中间,东边是他的儿子邹文聚、孙子邹克谐、重孙邹魁元;西边是孙子邹克让、邹克诚,这种墓葬格局为携子抱孙。相传,邹宏义选择这块墓地时,遭到弟子们的反对。他们知道根据阴阳学说,这里虽是师傅练拳传艺的好地方,但如果师傅葬于此,立墓子午向,那这里将是绝后之地。然而,邹宏义看的就是子午向。他对弟子们说:“别看绝了邹家门,梅花拳后出千师万圣人。”果然,就在他的重孙邹魁元埋葬后再无延续。邹宏义对梅花拳的良苦用心,使众多弟子难以理解,这也给我们后人留下了无限的遐想。
河北平乡邹氏墓群(梅拳圣地)、张从富墓
邹氏墓群前墓碑高大,但墓丘都相对较小。
河北平乡邹氏墓群(梅拳圣地)、张从富墓
中间是邹宏义墓,右侧(东)是其子墓,左侧(西)其孙子墓。其实呢,我对邹宏义墓的最初印象来自国朝中央电视台“走进科学”《金身人像之谜》的专题片,江西台“经典传奇”,期刊“奇闻怪事”均有相关报道,当然后来谜底揭晓。您可网上搜一下,我感觉还是蛮有意思的。相关文章请点击 古墓迷云(上) 古墓迷云(下)
河北平乡邹氏墓群(梅拳圣地)、张从富墓
梅拳始祖邹宏义墓
河北平乡邹氏墓群(梅拳圣地)、张从富墓
北面大约1KM左右正在修建始祖大殿
河北平乡邹氏墓群(梅拳圣地)、张从富墓
始祖大殿规模宏大
河北平乡邹氏墓群(梅拳圣地)、张从富墓
中国最大的梅拳碑林
河北平乡邹氏墓群(梅拳圣地)、张从富墓
梅拳碑林近照
河北平乡邹氏墓群(梅拳圣地)、张从富墓

二、张从富墓(省保)
河北平乡邹氏墓群(梅拳圣地)、张从富墓
中国小架梅花拳源于梅花拳大架,是在大架梅花拳的基础上改创而来的。据梅花拳《根源经》记载:“清乾隆年间,梅花拳第八代师祖张从富,自幼天资聪慧,拜本村赵学义为师,习练梅花拳十二庚,内外兼修,文成武就。他在梅花拳大架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加上自己独到的见解,独创小架梅花拳。”小架梅花拳创始张从富墓,位于中国河北省邢台市油召乡八辛庄村西北约500米处
河北平乡邹氏墓群(梅拳圣地)、张从富墓


张从富创小架梅花拳后,秉承“天下梅花是一家”的传统思想理念,在辈分排列上也仍按原有排列方式排定,这是在其他任何拳派中绝无仅有的,梅花拳也没有因此而产生分歧和矛盾。充分表现梅花拳教理的深度。相对于大架梅花拳来说,小架梅花拳的历史比较短暂,距今也只有200多年,但也就是在这短短的200多年里,梅花拳小架却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河北平乡邹氏墓群(梅拳圣地)、张从富墓
张从富纪念堂
河北平乡邹氏墓群(梅拳圣地)、张从富墓
张从富墓四周已圈起围墙,现在正在大兴土木
河北平乡邹氏墓群(梅拳圣地)、张从富墓

河北平乡邹氏墓群(梅拳圣地)、张从富墓
张从富墓位于墓区西北角
河北平乡邹氏墓群(梅拳圣地)、张从富墓
张从富墓面向北方,墓前古墓参天
河北平乡邹氏墓群(梅拳圣地)、张从富墓
路上随便倒伏在林中的碑刻
河北平乡邹氏墓群(梅拳圣地)、张从富墓
山东潍坊小架梅花拳弟子敬献的碑刻
河北平乡邹氏墓群(梅拳圣地)、张从富墓
张从富墓
河北平乡邹氏墓群(梅拳圣地)、张从富墓
碑林
河北平乡邹氏墓群(梅拳圣地)、张从富墓
墓前的墓碑
河北平乡邹氏墓群(梅拳圣地)、张从富墓
同治八年的墓碑
河北平乡邹氏墓群(梅拳圣地)、张从富墓
从西北方向拍张从富墓
河北平乡邹氏墓群(梅拳圣地)、张从富墓
张从富画像
河北平乡邹氏墓群(梅拳圣地)、张从富墓

—————————————————————————————————————————————————

曾救驾有功的张从富:

    乾隆29年,张从富为了改变众弟子白天劳作,夜晚练武辛勤贫困的状况,准备 在顺德府西山(今邢台市西部太行山区)下开采煤矿,准备就绪后去京城办理龙票(相当于现在的煤矿开采证)路过明月楼时,逢一男子被数人围追截杀,行侠 义之心顿起。施展功夫将众人打散,使得这一男子化险为 夷 。事后方知此人便是当时大清皇帝乾隆。皇上见张从富身手不凡且年轻有为,甚是欢喜,想让他留在京城为朝廷效力,并重赏其金银,官授三品。但张从富禀明皇上,说自己与功名利禄无缘,拜官不拜印,只取朝服一袭,但求皇上恩准“传道为宽”。乾隆无奈答应他的请求,并御书“云游天下,传道为民”。一时间,张从富救驾之事在京城传为佳话。至今,仍健在109岁的紫阳真人进一步证实:“此事件发生在乾隆29年,当时张从富29岁,正是血气方刚之时,梅花拳又有伸张正义的优良传统,所以救驾之事也变得顺理成章。”张从富救驾、奉旨传道的佳话也还在平乡农村及众弟子之间广为流传。
    张从富救驾有功,皇上留其在京数日,一日,他来到京城白云观,参拜佛祖后与主持攀谈起来,很是投缘,言谈中得知主持明道人是邱祖(邱处机)龙门派与自己同宗,一脉两支。连宗续代,通宵未眠,和守明道人将邱祖 遗 留下来的四十代辈份排谱合续至一百代,以使后人按字论辈:
道德通玄静 真常守太清
一阳来复本 合教永圆明
至理宗诚信 崇高嗣法兴
世景荣惟懋 希微衍自宁
未修正仁义 超升云会登
大妙中黄贵 圣体全用功
虚空乾坤秀 金木性相逢
山海龙虎交 莲开现宝新
行满丹书诏 月盈祥光生
万古续仙号 三界都是亲
    这短短的百代排谱虽然只有一百个字,但也蕴藏着无限玄机。它不仅仅只是辈份排谱,而且还是一篇练神练气、加强内丹修为的功法。
    张从富在京逗留期间,正赶上朝中重臣杨天官为女儿举行比武招亲仪式。乾隆帝亲带张从富参加,张从富连胜数人,杨千金也一见钟情。帝随为媒择日与杨千金玉合花烛。数日后,张从富念徒、开矿心功,随与杨氏一起返乡。在顺德府西山办起煤矿,率众弟子们白天采煤,夜晚练武,众弟子们的生活状况有了明显改观,武功造诣上有了质的飞跃。数年后,张从富把煤矿交给了弟子李进友等人看管。自己便谨尊圣喻“云游天下,传道为民”。开始云游天下,传拳教徒,足迹遍及河北、山西、山东、河南、江苏等地。
    一日,张从富传拳至河北省南和县骆驼牧村,一群年轻人团团将他围住,争相让他教自己练拳。张从富随把众人带到一宽敞的打麦场上,说道:“你们中间有谁会一些拳脚功夫,不妨先练几趟给我看,我好因人制宜、因势利导。”言毕,众人纷纷下场将自己所学功夫、尽力施展一番。张从富看罢,由衷地夸赞了几句,说大家的功夫很不错,只是缺乏内力。众人疑惑地说道:“啥是内力呀”?张从富说道:“拳打脚踢小把戏,只有文理通天地。”众人道“啥是文理”?张从富答道:“梅花拳是讲究文理、武功的,知文理才能练得文功,文功是就练内功的心法。练成文功后即能借天地之力为我所用,心到意到,妙用无穷。”说罢,走到打麦场一边的石滚旁,单手轻轻一按,石滚即从中间断开,面如刀切。许久人们才回味过来,掌声、喝彩声不断,纷纷跪拜 ,恳请张从富授拳。从此,小架梅花拳在此地迅速传开,至今仍绵绵不断。
    河北省南和县郝桥村刚刚打完一眼水井,这天,恰好张从富路过此地,看到水井旁欣喜的众人忙碌地收拾用过的工具。张从富上前对众人说道:“你们勿喜,此眼井水是苦水”众人不悦,白眼不理。这时有人从井中取水一尝,果然是苦涩难咽。愕然万分。
    一老者抱拳揖礼道:“师傅仙乡何处?尊姓大名”?
    张从富答道“后辈封州八辛庄张从富,侥幸一言说中”。
    “甜水何处?”老者追问。
    “东移一步即可” 张从富答道。
    过后,众人按张从富指定位置再钻一井,果然井水甘甜无比。郝桥村人赞不绝口,称张从富为活神仙。后又请张从富到村中开道传拳。说起水井之故。张从富说道“线坠一石,差一丝不伤,即为吉地,添一丝伤着即为凶地,天地变幻奥妙无穷,道也。”
至今,此地还有民谣传颂:
郝桥有一景 一步两眼井
一眼苦水井 一眼甜水井
    嘉庆二十一年正月初五日(1817年),小架梅花拳创始人张从富仙逝于故乡。弟子杜徒飞进京,上报朝廷,嘉庆帝感其救先皇有功,立刻派人拨银为张从富立牌坊、修墓地,为他扬名天下,以表圣恩。在八宝村东口修造一横街牌坊,上写“张从富故里”五个镏金大字乃嘉庆御书,两旁一对高大石狮,威武传神。在村北500米处修张从富墓。设计为吊棺葬砖室结构,御赐紫檀棺,坟墓封土高5米,高大的神道碑刻立于墓地北100米处。墓前有石供桌,石刻影壁。雕刻精湛的石狮、石吼,栩栩如生地分踞神道两侧。行人至此,无不肃然神往。可惜的是后来因年久失修,日渐衷落,彻底毁坏于硝烟战火之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