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济南大佛寺石窟造像——齐鲁第一大佛

标签:
旅游访古历史齐鲁第一大佛省保文化 |
分类: 桥梁石刻 |
2010年国庆节去泰山,回济南的路上,S327北,锦绣川水库西,红叶谷景区对面,看见路边指示牌“齐鲁第一大佛”。遂转向北,顺指路牌经过小佛寺村、大佛寺村,最终到达老庄村,齐鲁第一大佛位于老庄村北青铜山南麓悬崖上。
大佛寺已毁,现仅存隋唐时期开凿的洞窟1个、造像9尊。窟坐北朝南,平面呈方形,宽4.7、进深4.5、高9.5米。北壁正中浮雕一佛二菩萨二弟子,其中主佛高8米,是山东地区现存石窟造像中最大的一尊;菩萨高2.2米,弟子高1.8米。此外在大佛的右侧上方还雕有4尊小佛。
描着浓黑的眉毛,眼珠黑白分明,涂了鲜红的嘴唇,披上了金色的外衣————这就是石窟内造像的面貌。据看佛人介绍,这是信徒们为保护大佛刷上的,从上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了,平均几年刷一次,据说这样可以防止风化。经过一番打扮的佛像焕然一新,但古风古韵尽失,怎么看都有些别扭,像假古董。
据《历城县志古迹考》记载,大佛寺在八达岭下,寺去岭十里,佛去寺七里。专家据此推断,这片山岭过去可能叫做八达岭。生活在山下的老庄村村民说,过去北面山崖上曾有座大佛寺,附近还有3座塔,寺院不知何年月被毁,现在只留下破碎的瓦砾和柱础,塔则在文革期间被拆掉了,踪影全无。
大佛面部表情端庄肃穆,双眼略向下看,目光亲切柔和。头上梳着肉髻,身着披肩式长衣,衣带飘然下垂,传神的面目和流畅的衣纹褶皱,显示了极高的雕刻技巧
大佛左侧是菩萨与供养比丘,菩萨身着璎珞帛衣,手持净水瓶和枝条。旁边的供养比丘身披袈裟,双手虔诚地捧在胸前,笑着侧向主佛。右侧石壁上还有7尊小佛,分别是宋元明时期的作品,雕刻技法及造像风格各不相同。
巨大的佛头,法相庄严,还涂着红嘴唇,性感不?
身着披肩式长衣,胸前博带左右下垂,两手作法界定印平置两膝之上
胸前的博带,蝴蝶结有木有
1977年的省保碑
齐鲁第一大佛简介
上山的天梯
青桐山景色,门票可能是15元,可以打价的奥,我们三人好像交费20元。
也许是因为以前交通不便,大佛保存很是完好,现在交通方便了,顺山谷的山路就能来到山脚下
来时走过的路
省道边的锦绣川水库
真是水天一色
天气也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