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曲阳修德寺塔(国保)

标签:
古建古塔旅游文化国保 |
分类: 华北古塔:京津冀 |
修德寺塔在北岳庙西南约300米东西方向的一条胡同南侧,去之日正在休整,塔身基本修正完毕,但四周被围挡。修德寺塔所在的位置是修德寺的遗址。据《历代三宝记》记载,
隋开皇元年( 公元581年)
闰三月,曾下诏于五岳之下各建一座寺院。曲阳县祭祀北岳恒山的所在地,所以在恒山脚下设立了恒岳寺,后逐渐演变为镇岳修德寺、修德寺。修德寺的始建年代在隋文帝开皇年间(公元581~600年)。寺为二进院落,两旁有配殿,北为正殿,殿前有月台,后院北殿五间,殿前也有月台。修德寺历史上屡有修葺,最后毁于日寇侵华时期,现仅存遗址和塔一座。经发掘证实其布局为塔在前,殿在后,符合我国历史上的寺塔布局形式,以塔为中心,塔后建殿,四周为环廊。现存修德寺遗址南北长100米,东两宽35米。不过,现在在塔周围只看见农舍和菜地。
据塔身所嵌一方石碑载:“大宋天禧三年四月八日,水斗岩等村邑众共修舍利塔一级。”,当时只是休整了一级,具体那一级不得而知,但可知此塔始建年代应早于北宋,也许是后唐、唐代、甚至隋代。
虽然四周被围挡,站在高处还是基本能看清古塔的造型。古塔平面八角6层,为楼阁式塔和花塔相结合的造型,一层、三层南面开塔门,内辟塔心室;四层、五层南面开塔门,无塔心室;二层六层实心
须弥座、束腰、迭涩檐、二层仰莲、一层砖砌平座之上承托一层塔身,南面辟塔门,可进入塔心室,据前人记录,塔心室内有壁画残留。
三层仰莲之上微型平座,承托高大的二层塔身,二层塔身遍雕小塔,每面均正面两座,转角各一座,共五层,应该共有小塔120座。再上面是7层仰莲,迭涩檐,承托三层及其上塔身
上面四层塔身均为楼阁式外观,三层南面辟塔心室,四层、五层均南面开假门,六层无塔门。除南向之面外,其他各面均辟假窗,其中三层塔门高度一圈勾栏围绕
小塔均为方形,有三层仰莲承托,塔身上出迭涩檐,再朝上是两枚莲瓣探出塔身,莲瓣之上是三枚宝珠顺序排列,造型较为奇特
三层塔身,南面辟塔心室,可以看到已经围挡铁丝网,阻止飞鸟进出。
须弥座周边塑料布围挡,且建有土质围墙,怀疑考古部门在发掘地宫
看到了吧,东西南面面有塔门,其他各面是假窗
相关资料:1953年,在修德寺塔基下出土了一批北魏至唐代的汉白玉石雕佛教造像。修德寺纪年造像中,以隋大业年间造的最多,共48躯,其次是北齐天保年间的,共33躯。修德寺石造像的题材,经历了对释迦和弥勒菩萨信仰为主,过度到重视阿弥陀佛和菩萨信仰的过程。修德寺塔出土造像现藏于故宫博物院和河北省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