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五台山龙泉寺(省保)

(2012-11-08 21:05:54)
标签:

古塔、休闲、古建

旅游文化

文化

省保

分类: 名胜古迹

    龙泉寺, 俗称九龙岗, 位于台怀镇西南10 余里的小车沟村的九龙岗山麓,海拔一千七百多米。寺东有泉,清澈见底, 甜似甘露, 谓之龙泉。寺依泉名, 故称。传说,昔有九龙作恶,文殊菩萨施行佛法把它们压在了山下,在清澈的泉水底部还可看到九条小龙的影子。龙泉寺因此而得名。龙泉寺处在中台顶脚下,由九道山岭拱抱,从山形地貌看去,象有九龙齐头并身会饮于“龙泉”,因此,人们也把这里叫做九龙岗。

    龙泉寺始建于宋代,原为杨家将的家庙。明朝时重修,民国年间,普济和尚的弟子在此为其修筑墓地, 进行扩建, 历时14 年之久, 创立了豪华庞大的龙泉寺。寺内建筑均为清朝和民国时期的遗物。

寺宇坐北向南, 依山建造, 占地15950 平方米,共有各种殿堂、僧舍165 间。寺前为大影壁和108层石阶, 平台上矗立着汉白玉牌坊、石狮、石旗杆、玉带桥。在平面布局中不同于五台山其它寺庙处,就是寺前并排建有三座山门,各自独立,各通一院,而每一院落,横向又有券洞沟通,可以互相往来,其布局结构极得地形之妙。东院中轴线上建有三重殿宇,为天王殿、观音殿和大雄宝殿。中院中轴线上建有献亭、普济和尚墓塔和祖师殿。西院为四合院, 院内建岫净文公和尚墓塔。以上建筑, 皆为民国初年营造。 

    “石雕艺术,精妙绝伦” :龙泉寺的石雕建筑最多、最繁、最佳, 世所罕见。寺中的影壁、牌坊、墓塔是三件艺术瑰宝。

    影壁和牌坊与东院处在一条中轴线上,由108级石板台阶相连。

    一进寺院,一堵浅色的青砖照壁展现在眼前。 面宽三间, 一高二低, 呈八字形。中间的照壁, 宽11. 4 米, 高7 米, 厚1. 2米,两旁的照壁宽5. 8 米, 高6 米, 厚1. 2 米。照壁由顶、身、座三部分组成。顶为五脊庑殿式, 砖磨斗拱, 盖着青色通板瓦, 壁身中央镶嵌石雕, 下有石雕须弥座。束腰雕刻人物、花草、琴棋书画等。 

五台山龙泉寺(省保)

中间的照壁中央, 镶嵌着一块汉白玉镂空石雕, 可看作“五台山主要寺庙石雕示意图”。中间雕一棵苍老的大松树,树下有一宝葫芦形石塔,标志环围舍利大白塔的台怀中心区庙群:中下端,雕有立体的大殿,殿额竖匾题“演教寺”三字,标志中台顶建有演教寺;龙泉寺位于台脚下,故在石壁上该寺作立体镂空雕法理;西北角雕有盘曲山径,通到一座殿上,殿内有扁形石窟,殿外石阶上有一人跪着叩头,标志着“佛母洞”;东南侧雕有一个山洞,洞内有一从像,标志着“观音洞”;“观音洞”右旁,雕有下层为三眼旋洞上层为木构建筑的楼阁,阁内供有弥勒佛,标志着栖贤寺,相传杨家将曾被禁闭在这里,后遇赦,栖贤寺俗称“大赦”,此寺现在仅留有遗址。照壁上的石雕,刻工精湛,构图巧妙,在五台山也属一绝。
五台山龙泉寺(省保)
两旁照壁中央, 镶嵌着圆形石雕, 一块石雕是“福禄寿三星图”; 一块石雕是“文王访贤”。“福禄寿三星图”刻的是赐福的天官、降官禄的员外郎、予人长寿的南极仙翁。他们是人们喜欢的三星,许多人家爱在中堂挂上三星图, 表示三星在户, 喜庆满门。“文王访贤”刻的是周文王屈尊大驾, 亲临 溪, 拜访姜子牙的故事。五台山龙泉寺(省保)
这是站在108级台阶其中的一级上拍照,大树阻碍视线,不能拍全
五台山龙泉寺(省保)

龙泉寺的胜景,是民国十三年(1924) 用青石铺成的108 级石台阶之上,山门前精致壮观的石牌楼
五台山龙泉寺(省保)

龙泉寺山门
五台山龙泉寺(省保)

不知怎么这里是六大天王???
五台山龙泉寺(省保)
五台山龙泉寺(省保)
大殿
五台山龙泉寺(省保)
弘治元年的铁钟
五台山龙泉寺(省保)
殿前明清民国时期的古碑
五台山龙泉寺(省保)
天王殿右侧有一个大院,院中是巍然壮观的普济墓塔,这是南山寺普济和尚(在下面南山寺中将会介绍此人)的墓塔,雕刻得异常精美。
五台山龙泉寺(省保)

西院的石塔,是普济和尚的得意门徒岫净文公的墓塔。
五台山龙泉寺(省保)
龙泉在寺东侧,一座小平台上修建了一间小庙,平台护栏下有两只龙头张着嘴,从龙嘴里流出来的就是龙泉水。相传昔有九条龙在此作恶,文殊菩萨施行佛法将它们压在山下,据说在清澈的泉水底部还可看到九条小龙的影子,龙泉寺因此得名。可惜现在已见不到龙影。
五台山龙泉寺(省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