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赵州——赵州桥

标签:
河北省保历史旅游雕刻古建古桥桥梁文化国保 |
分类: 桥梁石刻 |
赵州桥我们都知道,小学课本里就有了。距衡只有区区200里左右,对我来说,却时隔10多年后,才有幸一睹芳容。
1、建于隋代,(公元581-618年)大业年间(公元605-618年),距今1400年的历史。
2、由李春设计建造,是当今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善的古代敞肩石拱桥,比欧洲早了1200年。
3、属于国保,1961年第一批。
4、史料记载,赵州桥历史上有过8次大的维修,最近一次是1955年6月至1958年11月。
5、是世界最早的敞肩石拱桥,“华北四宝”之一(沧州狮子景州塔,赵州石桥,正定的菩萨)。
1972年辟为旅游点,对外开放。1984年沿安济桥向北及河两岸东、西扩展,建成赵州桥公园。
进入公园大门后,通到石桥公路两次的雕像“八仙”
设计建造者李春的铜像
1991年,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将安济桥选定为第12个“国际历史土木工程的里程碑”,并在桥北端东侧建造了“国际历史土木工程古迹”铜牌纪念碑。
1999年被定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这两块碑刻在一起
石板桥面
护板,雕刻图案可能叫“卷叶纹”
桥东头的几块护板和望柱
这块护板雕刻的是“双龙交颈”吧
“龙凤”
两条龙缠绕在一起
中间的望柱和两端有所不同
这是从桥西北面拍的
这是从桥西南面所拍,四个小拱的作业:1、水多时过水,减小水流对石桥的冲击。2、减少石料用量,节约成本
中间的大拱
护板外面的雕刻和内侧相同
这是从桥东南面拍的
50年代维修的很完美
“神桥”,当之无愧
这是最东面的一拱
每一拱券采用了下宽上窄、略有“收分”的方法,使每个拱券向里倾斜,相互挤靠,增强其横向联系,以防止拱石向外倾倒
它的根基只是有五层石条砌成高1.55米的桥台,直接建在自然沙石上,屹立1400年不倒,有点不可思议。自建桥到现在,桥基仅下沉了5厘米。
在靠外侧的几道拱石上和两端小拱上盖有护拱石一层,以保护拱石;在护拱石的两侧设有勾石6块,勾住主拱石使其连接牢固。这就是勾石,呈倒的L状,很巧妙。
为了使相邻拱石紧紧贴合在一起,在两侧外券相邻拱石之间都穿有起连接作用的“腰铁”,各道券之间的相邻石块也都在拱背穿有“腰铁”,把拱石连锁起来。而且每块拱石的侧面都凿有细密斜纹,以增大摩擦力,加强各券横向联系。
在主券上均匀沿桥宽方向设置了5个铁拉杆,穿过28道拱券,每个拉杆的两端有半圆形杆头露在石外,以夹住28道拱券,增强其横向联系
看看侧面
只是感觉有点太新了
桥西侧延长线上地面上的几块护板,这已经出了石桥的范围,不知有何用?
文保碑
桥西南角的碑俱来自柏林寺,依次为1《大宋赵州永安院度僧记》碑,2和4是摹仿传说为唐虞世南书《攀龙鳞附凤翼》碑,3玻璃罩的为乾隆御制诗碑即草书《赵州道中作》《题吴道子文武水》(2面)(德格淳意指正),许多被砸成两截,后来进行了拼凑
正面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