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市山陕甘会馆(国保)

标签:
古建历史旅游文化休闲雕刻 |
分类: 名胜古迹 |
山陕甘会馆位于开封市中心偏北,坐落在明代中山王徐达后裔的府第旧址上,以砖、石、木雕艺术的“三绝”誉冠中原,是河南省明清时期建筑艺术的代表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会馆又称“同乡会”,是旧社会都市中同乡或同业的民间性团体。“会馆”之名始见于明代。开封的山陕甘会馆建于清乾隆年间。起初是山陕两省的富商为扩大经营,保护自身利益筹结同乡会,后又加入甘肃籍商人,遂名“山陕甘会馆”。
山陕甘会馆为一处庭院式的建筑,主体建筑如照壁、戏楼、牌楼、大殿等置于中轴线上,附属建筑位于东西两侧。照壁临街而建。
这是临街的大门和照壁
老江题写馆名
这是照壁内侧(北侧,会馆坐北朝南)。一字形照壁,位于会馆中轴线的最南端,临街而设,沿街东西走向,壁体高8.60米,长16.50米,厚0.65米;整个照壁可分为台基、壁体和庑殿顶三部分。系用青砖磨砖对缝而成。台基为青石须弥座,高1.40米,是中国传统的基座形式之一。须弥座之上为照壁壁体,两面皆砌有砖雕牡丹和回字纹花框,背面花框内的不同位置砌有18条龙纹砖。四角用石雕“云龙捧寿”形成岔角。壁芯为石雕“二龙戏珠”图案,该石雕内为椭圆形,外为长方形,据说这与古人认识天体有关。古人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会馆照壁璧芯的造型正是古人对“天圆地方”说的具体反映。照壁背后是“忠、义、仁、勇”四个大字。
戏楼,又称歌楼、乐楼。它位于会馆照壁正北面的中轴线上,座南面北,正朝大殿内的关帝圣君。会馆的戏楼在“文革”中毁掉改为小学体育场,现存戏楼是从开封火神庙的戏楼移迁于此的。该戏楼雕花贴金、辉煌夺目、典雅精致,是开封保存下来的唯一的一座古代戏楼,甚为珍贵。
侧门
钟楼鼓楼相对,只拍了鼓楼
会馆的牌楼是为歌颂关羽的品德而建的。它位于中轴线戏楼的北面,为三间六柱五楼不出头式,歇山顶。
牌楼明间面阔4.54米,次间面阔1.655米,明柱高约6.30米,径0.48米,边柱高约3.70米,径0.385米,斗口宽0.06米,单材高0.075米,足材高0.125米。明柱柱身下段各以三块抱鼓石状夹杆石将柱身外、前、后三面夹峙。
这是背面
主楼中央前面悬挂近2米高“大义参天”匾额。
额匾四周为透雕“二龙戏珠”,做工精细。
关庙
“神威垂佑”
关公塑像
四周有书画展
根雕
这是背面
这是牌坊的背面(由北向南看)
精美绝伦的雕刻
叹为观止
这是厢房
附属建筑
许多人物来此一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