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印象系列川江号子印象武隆(组图)
(2012-05-31 07:03:10)
标签:
老杨旅游摄影张艺谋印象武隆重庆 |
分类: 老杨旅游摄影 |
【1】《印象·武隆》是张艺谋、王潮歌和樊跃自《印象·刘三姐》、《印象·丽江》、《印象·西湖》、《印象·海南岛》、《印象·大红袍》后的又一部印象。
【2】夜里的验票口灯火辉煌,“印象武隆”在夜里特别耀眼。
【3】时光隧道。据说长225米。它穿过一座山崖,一端是一个平坝,用作剧场入口及停车场,另一端是一个U形山谷,高低落差200余米,四周悬崖峭壁。山谷周边有几栋川东民居,正对着山崖则是观众席,观众席前就是舞台,许多道具直接挂在山崖上。时光隧道两侧的投影仪把乌江纤夫、武隆天生三桥、芙蓉洞等雄奇壮美的人文与自然景观投射于隧道两侧,营造出梦幻般的光影效果。
【4】灯光是印象系列的最大亮点。
【5】本土民歌利用山谷的回音混响肉声演唱。整台演出的音乐元素,绝大部分都有鲜明的重庆特色。
【6】有原汁原味的哭嫁歌曲,有《川江号子》、《太阳出来喜洋洋》等民歌,经过张艺谋的重新演绎,你会发现本土音乐也这么好听。
【7】
【8】一群扛着竹,头裹帕的抬工,用那铿锵高昂的号子声,把观众的心带进了那曲折的山路上。
【9】“嗨哟,嗨哟”的抬工号子声,震撼着那个时代,也震撼这时的人心。
【10】一群年轻的80与90后,却把那个时代的抬工表演得淋漓尽致。
【11】
【12】火锅摇滚,一大群演员拧着锅,拿着碗,抱着桶,扛着盆,把重庆火锅火辣辣整进了快乐摇滚里。
【13】观众席中间还有一名领舞者,舞姿非常奔放,带动观众跟着手舞足蹈。
【14】上百人一起舞动的宏大场景,锅碗瓢盆交响乐般的声音,让人切身感受到完美的视听和精神震撼。
【15】这是大山里的背夫。
【16】一个背着木,背着鹰的汉子,伫立在舞台灯光下,喊出了大山轿夫的声音。
【17】如今,在地缝景区里,依然还有轿夫们的身影。
【18】对面的大山也是舞台,轿夫们走在山路上。
【19】
【20】一位老纤夫用重庆话向人讲述着纤夫的故事。
【21】一个婆婆也是用重庆话向人讲述当年出嫁的故事。
【22】哭嫁。舞台后边一个小楼的窗户打开了,卷帘微微上提,露出一排女孩的芊芊玉足。她们在一个无水的木盆中洗脚。她们唱了起来———“我的父啊我的母,出嫁才知道父母的苦。”
【23】她们慢慢从走廊里走出来,用弱不禁风而娇羞的舞步,展现自己的婚姻历程。
【24】少女哭嫁洗脚最能展示重庆女孩柔美的画景。
【25】出嫁前梳头的情景。
【26】最后是一个满身红衣的新娘,深深拜倒在一根红菱前边。
【27】出嫁。
【28】出嫁走在崎岖有山路上。
【29】川江上的船工号子。
【30】濒临消失的“号子”,让人切深深地感受到川江上拉纤人的日子。
【31】真真地听到那已经消失很久的川江号子,平水号子,上滩号子,拼命号子……
【32】灯光变幻的号子声中,有着纤夫的辛酸,有着轿夫的苦涩,有着抬工的蹒跚,有着出嫁的哭泣,还有着生活的长叹……
【33】
【34】老船工在舞台上的身影。
【35】
【36】船工们拉纤。
【37】
【38】灯光绚丽深处,船工们拉来了一只船儿。
【39】在船驶出来之前,张艺谋还用光影营造出瀑布的效果,好像高山流水,引发现场观众一片惊叹。
【40】真实的木船从山崖对面的空中缓缓划过来。四周的灯光在船身附近形成奇特光影,犹如水面。
【41】这艘木船长约6米,两头翘,中间宽,体型优美,通体红色,是典型的川东木船。
【42】这艘木船平时停在山崖那边,演出时则顺着钢丝滑动过来,犹如悬空一般飞翔。
【43】尾声。七十分钟的演出,很快就进了尾声,让人还沉浸在那前世故事里,沉浸在那铿锵号子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