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喀什阔孜其亚贝希维族人家(组图)

标签:
老杨旅游摄影维吾尔族高台民居喀什新疆 |
分类: 老杨旅游摄影 |
【1】高台民居所在地,维吾尔语叫“阔孜其亚具希”,汉语意思是“高崖土陶”。
【2】高台民居前是喀什的人民公园。
【3】房屋是用泥巴和杨木搭建而成的。木头去枝,不用刨削加工,直接用来架构和支撑屋顶、阁楼和阳台。
【4】一进民居巷道,就看见主要巷道路面铺的是黄色的六角型地砖。
【5】整个街区看上去都是晃晃荡荡、松松垮垮的。但据说这里的房子都很牢固,许多房子都已有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
【6】高台民居被中外游客誉为“维吾尔族活的民俗博物馆”。既是维吾尔族传统手工艺制作的绝佳场所,也是维吾尔族美化环境、雕刻与绘画艺术的殿堂。
【7】有的人家在自己的土墙上凿出一个洞,摆上了两部电话和一个小摊。
【8】维吾尔居民小巷,维吾尔名:阔孜其亚贝希巷。意为高崖上的土陶。
【9】高台民居的悠久历史,有些古老的民居大多都有数百年历史,也有一些民居世代相传,至今保留了三四百年。房的结构、屋顶、墙体、门窗,甚至颜色都依然如故。
【10】那些并未经过规划的、随意建造的、根据住宿要求和在原住地向四周延伸,向高随意加层楼上楼、楼外楼,民居错落有致的排列出幽深却四通八达、曲曲弯弯、忽上忽下的小巷。
【11】民居有着强烈的封闭性。既能满足维吾尔族人民家庭生活的要求,又适应当地自然环境,起到防风防雨的遮蔽作用。
【12】沿着小巷内的任何一条小道走去,便可看到沿巷道修建的民居院落大门依墙外而开,门都是两扇的,一户挨着一户。
【13】有的民居的大门上钉有一块木版,上面介绍了维吾尔族家庭建筑。
【14】小巷幽幽,小巷深深,初进小巷的人都会认为走进了迷宫。
【15】七绕八弯,左转右拐,爬上爬下,从一个小巷口走进去,可走大半天还出不来。
【16】也有条件好点,那房子已经改造成砖墙了。
【17】因不熟悉小巷布局,人穿行在纵横交错的巷里,走了好多圈又回到出发地。
【18】维吾尔族女孩。
【19】过街楼。从二楼跨街过巷搭过对面,既不影响楼下行人行走,也不影响楼上人居住。
【21】在小巷深处还可看到将楼房盖在小巷十字路口上的“悬空楼”。
【22】这是一处拆迁的房子,很典型的维族人家的客厅。客厅墙壁上壁柜更有伊斯兰建筑装饰风格。多为拱形,大小不同的壁龛,数层不等。四周有维吾尔传统的石膏花边图案。石膏雕花呈兰底白色花纹图案,一眼望去就是一幅民族特色鲜明的雕刻艺术品。
【23】有些临巷的房门比巷道沉了小半截。
【24】走进庭院,我们会看到各种不同的院落,有的大、有的小,地形高低不同,空间利用也多有不相同。
【25】院落内一般都有前廊,建有土炕,上面铺草席、毛毡或地毯。
【26】 走进维吾尔族的庭院,不大的庭院也栽着花草,犹如走进了维吾尔族的风情画中。
【27】高台小巷除了民居奇观外,还有一个更为古老、历史悠久,原始泥土手工制作陶器的土陶作坊,现在己保存有十七、八家古老作坊。
【27】高台小巷除了民居奇观外,还有一个更为古老、历史悠久,原始泥土手工制作陶器的土陶作坊,现在己保存有十七、八家古老作坊。
【29】室内建筑分为主人居住室、客厅、两侧多为子女和同代家族的住房。室内不设木床,几乎都睡在土坑上。墙壁上则建有敞开式的墙壁柜,有许多层,放置生活用品。
【30】民居也向游客出售维族帽子、头巾等。
【31】编织帽子的维族妇女。
【32】高台民居的博物馆。
【33】博物馆的主人。
【34】博物馆里的土陶。
【35】博物馆的物件也是出售的。
【36】
【37】
【38】
【39】高台民居前的巴楚烧烤炉。
【40】站在民居高处,可以看见民居对面的大巴扎和喀什城。民居与喀什城隔河相望。
※※※※※※※※※※※※※※※※※※※※※※※※※※※※※※※※※※※※※※※※※※※※※※※※
走进新疆
长江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