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晋南是山西人口稠密之处,洪洞又是当时晋南最大,人口最多的县。
据有关资料所载,明朝时在洪洞城北二华里的贾村西侧有一座广济寺,寺院宏大,殿宇巍峨,僧众很多,香客不绝。寺旁有一棵“树身数围,荫遮数亩’”的汉槐,车马大道从树荫下通过。汾河滩上的老鹞在树上构窝筑巢,星罗棋布,甚为壮观。
明朝政府在广济寺设局驻员集中办理移民,大槐树下就成了移民集聚之地。
如今,广济寺前那棵槐树不知是不是那个时候的槐树。景区以槐树为背景,每天定时在那儿演绎明朝时期的移民迁移情景,向游客讲述着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三年到明成祖朱棣永乐十五年,将近50年的时间里,明朝在山西组织的移民迁移到河南、山东、安徽等中原地区的故事。
于是,我们一群游客静静地坐在那儿看另一群人演绎的迁移故事和背手、解手典故:
故土难离,百姓不迁移。于是,明朝广贴告示,欺骗百姓说“不愿迁移者,到洪洞大槐树下集合,须在三天内赶到。愿迁移者,可在家等待。”百姓听到这消息,纷纷往古大槐树。第三天,古大槐树四周集中了十几万人,拖家带口。突然,一大队官兵包围了大槐树下的百姓,明朝官员宣布“大明皇帝勒命,凡来大槐树之下者,一律迁走。”人们惊呆了,受骗了,被迫登记。
为防逃跑,每登记一个,就让被迁的人脱掉鞋,用刀子在每只脚小趾上砍一刀作为记号。至今,移民后裔的脚小趾甲都是复形,据说就是砍了一刀的缘故。
背手典故讲的是,官兵把迁移百姓反绑起来、用一根长绳联结起来,押解着上路。由于移民的手臂长时间被捆着,胳膊逐渐麻木,不久也就习惯了,从那以后,迁民们大多喜欢背着手走路,成了一种习惯。于是,背手走路也就有了出处。
解手其实就是上厕所,讲的是在押解过程中,由于长途跋涉,路上就经常有人要小便,于是,只好向官兵报告:“老爷,请解手,我要小便。”次数多了,这种口头的请求也就趋于简单化,只要说声“老爷,我解手”就都明白是小便。此后,“解手”便成了小便的代名词。
今天,在大槐树风景区,凡想上厕所方便者只有朝“解手”二字处去。因为,在那儿,厕所不叫厕所,而叫“解手”,其公共厕所的门上也是“解手场”三字。
◆1.广济寺座落在大槐树风景区内。

◆2.广济寺大门。

◆3.

◆4.广济寺旁有一棵“树身数围,荫遮数亩”的汉槐。

◆5.如今,广济寺前那棵槐树不知是不是那个时代的槐树。景区以大槐树为背景,每天定时在那儿演绎明朝时期的移民迁移情景。

◆6.

◆7.

◆8.

◆9.

◆10.

◆11.这是园区内另一处表演场地,我们去时已经是尾声。

◆12.

◆13.一座木质牌枋,四柱三楼,飞檐斗拱。式样古色古香,匾额诗意浓浓。阳面额刻“誉延嘉树”四个字。匾额阴面刻“荫庇群生”。

◆14.在祭祖堂之西,是2001年新建的碑林,有石碑50余通。

◆15.古大槐树遗址的碑亭,虽不大,雕梁画栋,飞檐斗拱,结构严整,精巧玲珑。竖立青石碑,石碑的正面镌刻“古大槐树处”五个隶体大字,石碑的背面刻有叙述迁民事略的碑文。

◆16.

◆17.

◆18.碑亭的东边,有一堵石砌的高崖,崖上有一株干枯高大的古树,这就是第二代古代槐树。

◆19.第一代槐树孽生的第三代槐树。

◆20.

◆21.槐树之根。

◆22.思源潭。

◆23.在大槐树风景区,凡想上厕所方便者只有朝“解手”二字处去。因为,在那儿,厕所不叫厕所,而叫“解手”,其公共厕所的门上也是“解手场”三字。

◆24.

◆25.这是人工制造的景观。

走进新疆 走进黔中 赤水之游 西双版纳 凤凰之晨 香港印象 澳门印象
中山古镇 东溪古镇 塘河古镇 福宝古镇 走马古镇 偏岩古镇 丰盛古镇 龙兴古镇
长江古镇 武隆之游 潼南印象 文殊坊 华岩寺 天上人间 日全食 80年代北京门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