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老杨旅游摄影农村寿日酒席建良村吴滩镇江津重庆 |
分类: 老杨闲情逸致 |
◆1.站在彭大娘的门前可以看见的景色,四十年前,我在这儿,却无心去看。四十年后,我重来这儿,却看的如痴如醉。满目绿来,满眼美。
◆2.这儿的田地没有北方的宽广辽阔,一望无际。
◆4.那稻穗比我们那个时候的稻穗要大要长许多。一打听,说亩产量要翻二、三番。我们那个时候种田种地要交公粮,如今,种田种地不交公粮了,而且还有政府补贴。
◆5.丝瓜,已经不用占地了,在水塘边下一个种,插上竹杆,搭成架。那丝瓜就爬上了架子发疯般地长。
◆6.南瓜。房前屋后挖一个小坑,埋下一粒南瓜籽,再埋上点草灰和肥料,那长势就喜人了。于是,我们也摘了一个很鲜很鲜的老南瓜。
◆8.如今,村里的年轻人都已经去了城里。彭大娘的儿子、女儿也不例外,也都带着自己的儿子、女儿进了城。只有彭大娘一人不愿离开,留在了这片生活了八十年的土地。
◆9.拜寿已经完全是一种形式了,现在的年轻人已经不知道老人那辈的风俗习惯了,更不知道拜寿的礼数了。
◆10.于是,儿女们、孙儿女们和曾孙儿女们,不分辈份,嘻嘻哈哈地拥在一起,给老人拜寿,祝老人家寿比南山,福如东海。
◆12.彭大娘的耳朵已经不好使了。儿孙们拜寿的祝福,可能没有听见,但她仍然是那样的愉快。
◆13.这拜寿可真是拜啊!铺上凉席,认认真真拜,祝福老人健康长寿。
◆15.这可是曾孙辈给老人拜寿。瞧这小小的年纪,明白啥,拜的稀里糊涂。
◆17.彭大娘的全家福。这可是真正的四世同堂啊,一大家人啊。幸福!
◆18.拜寿前,那鞭炮放的是山响。
◆19.如今,乡下的日子比过去好多了。摩托车已经是乡下的主要代步工具了。有的还有了长安小面包车。
◆20.彭大娘的房子已经很旧了。四十年前,我看见就是这个模样。这次听说,新农村建设快到这儿了,房屋已经测量了,以后统一搬迁到交通更方便的公路边的新房。
◆21.农村摆生日酒席也是很简单的事儿,就在院坝摆上桌子和椅子。
◆22.因为天热,又在院坝上撑起了遮阳的棚。
◆23.可临到开席吃饭时,大家还是把席桌移到了屋里或电扇下。
◆24.这几天高温,大热天,乡下的厨房太闷热了,于是,乡亲们用砖搭成风火灶,蒸、煮、炖、炸、炒全都在这风火灶上了。这蒸笼可垒的老高,八大碗都在这蒸笼里了。
◆25.蒸笼里蒸的是“头碗”。
◆26.咸烧白是具有浓郁乡土特色的民间菜,就是扣肉,通常以芽菜打底。除了咸烧白还有甜烧白,就是糯米打底,五花肉夹豆沙蒸成,甜而不腻,香滑软糯。
◆27.那乡下的酒席八大碗是断然少不了的。各地风俗不一,因此,这“八大碗”也不尽一致了。乡下的酒席不讲究装盘,讲究的是一种实在,一种价廉物美。
◆28.所谓“三蒸九扣”是民间筵席的讲究,包括粉蒸肉、红烧肉、蒸肘子、烧酥肉、烧白、东坡肉、扣鸭、扣鸡、扣肉等……,嗨,已经不是八大碗了。一张桌子摆满了盆、盘。如今,吴滩的乡下已经不缺吃了。
◆29.头碗,先把五花精肉加上粉,用菜油炸,制成酥肉捞起,冷却后切成厚一点的大片,放在大的汤碗里面,碗底垫排骨或者洋芋,加葱姜上火蒸熟。
◆31.夹沙肉是传统甜菜。选用猪五花肉,将豆沙夹入肉片,蒸至酥软作甜食上桌。成菜白里透红,鲜香甜糯,肥而不腻,最受老人喜爱。
◆32.红烧肘子,其皮厚、筋多、胶质重、瘦肉多,常带皮烹制,肥而不腻。宜烧、扒、酱、焖、卤、制汤等。
◆33.最后上来的是烧白,最具浓郁乡土特色的民间菜。
走进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