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美术馆变身游乐园

(2008-06-13 17:09:51)
标签:

合成时代

媒体中国

新媒体艺术

展览

中国美术馆

顾群业

文化


  题目是借用了《西安晚报》对这个展览报道的新闻标题,我觉得这位记者的表述非常准确,当然他的初衷可能是想让题目更大众化,更有新闻看点。另外,《京报》的题目是《美术馆变身“科技馆”》,我觉得也很切题。
  6月10日在中国美术馆开幕的“合成时代:媒体中国2008——国际新媒体艺术大展”,给我的感觉只有一个,就是“新奇”。除此之外,并没有几件能够打动我的作品。我想这次展览的意义,只能像范迪安所说的那样,在于它的“启发性”。
  在中国美术馆入口,是荷兰先锋设计建筑机构NOX/Lars Spuybroek制作的一个大型装置,作为荷兰艺术家艾德温·赫德(Edwin Heide)的气流声音作品的建筑外壳。艾德温·赫德的气流声音作品,不断发出刺耳的啸声,帮助北京城变得更为嘈杂些。NOX 对展览空间的分隔和像山坡一样起伏的地面处理,让我联想到覆盖有草皮的山坡,很有意思。
  对这次展览的官方表述是:堪称21世纪以来国际新媒体艺术最新趋势的集合,也是国际上首次在美术馆举办的规模最大的新媒体艺术展。展览围绕四个彼此独立又相互关联的主题,分别为“身离其境”、“情感数码”、“现实重组”、“无所不在”,作品涵盖从远程信息处理到生物文化混合;从感应机器到衍生系统;从机器人的介入到影音的壮观景象……这些作品突出展示了最前沿的艺术想象力,同时提出了对文化产物的最新感知。
  这次展览的策展人是曾经在中华世纪坛策划过三届新媒体艺术展的张尕。范迪安也很有眼光,将这样一个展览引入中国美术馆。他认为这是“中国美术馆谋求文化先进性,体现文化发展指向的一个表现。”
  由于美国艺术家马尼克斯·德·尼基的作品《北京加速器》使我眼底出血,眼睛里总有像黑色烟雾一样的东西漂浮,阻挡视线,非常难受,所以先写到这里,作品的照片和视频改天再整理,等有时间把形象资料和解说性文字发上来,与大家分享这个展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