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油
面对两份肉食,一份肥肉,一份瘦肉。你如何选择?相信多数人会弃肥选瘦。因为肥肉是高油食物,油吃太多可能引起血脂升高;瘦肉嘛,不太油,放开一点没关系吧。其实你错了,肥肉固然是脂肪的“富矿”,但瘦肉也不是盏“省油的灯”,每100克的脂肪含量达28克之多。医学将这种看不见的“油”称为隐性脂肪。它分散存在于你从未意识到且为你所钟爱的食品中,将本来面目掩盖起来,给你一种不油的假象,瞒天过海而潜入你的身体.神不知鬼不觉地埋下致病的祸根。
再说素食.在人们心目中肯定属于低脂食品之列.你却疏忽了为提升素菜的香味与口感,在烹调过程中加进的大量油与汁料。以一碟罗汉斋饭为例,据香港营养师分析,大约含有9茶匙油。其高脂程度不逊于一碟XO酱肥牛肉炒面。可为什么香港人对其“趋之若鹜”呢?原来是受了从莱式的外表判断食物是否健康的习惯所误导,只要看见是干身或少肉的菜式,便以为它们的脂肪较低。而真相却是(以每百克食物的脂肪含量计):五香花生米高达44.4克,脂肪占了几乎一半,因而高居榜首,其次是蛋黄(28
.2克)、肘子肉(28克)、方便面(21.1克)。与油条相比(17.6克)都大大超过了。这些都属于高隐性脂肪食物,外表不是很“油”,内里却暗藏玄机。诱使你在不经意间掉入脂肪的“陷阱”中。此外还有:
•奶制品:全脂奶、全脂奶粉、炼乳、冰淇淋、乳酪、鲜奶油等。
•水产品:鱼卵、乌鱼子、鱼子酱、蟹黄、虾黄、罐头等。
•畜类:猪皮、猪脚、猪蹄膀、猪大肠、牛腩等。
•禽类:鸡皮、鸭皮、翅膀、鸡脚等。
•五谷类:炒面、炒饭、炒米粉、烧饼、煎包、锅贴、炸薯条等。
•坚果类:瓜子、芝麻、腰果、核桃、松子、杏仁、开心果等。
•水果:酪梨、橄榄、椰子肉等。
•点心类:饼干、蛋糕、桃酥、月饼、蛋黄酥、肉粽、绿豆糕、油饼、豆沙包、麻花、萨其玛等。
•其他:爆玉米花、洋芋片、椰子粉、杏仁霜、牛奶糖、巧克力等。
反击策略:
1、改变单纯从菜式的外表判断食物是否健康的习惯,充分了解日常食物尤其是素食中的隐性脂肪含量,以挑选适合自己的食品。
2、对列入黑名单的食物保持高度警觉,不是说不能吃,只是要进行必要的限制,尽量少吃,并将所含热量计入每天的总热量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