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年期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三――恐惧心理与对策

(2007-11-22 07:37:14)
标签:

我记录

情感空间

健康/保健

家居

科学

文化

感悟随笔

谈天说地

家庭

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老年期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三

                  ――恐惧心理与对策

    人生的终结是死亡。老年期最大的恐惧是面对死亡。老年人常常患有一种或多种慢性疾病,给晚年生活带来痛苦和不便,因为体弱多病,自然常会想到与“死”有关的问题,并不得不做出随时迎接死亡的准备。特别是对于某些老年人患有像癌症的一些难以治愈的疾病,有1/4以上的老年人常常表现出惊恐、焦虑、不知所措。一些老年人表示并不怕死,但考虑最多的是如何死?一般老年人都希望急病快死,最怕久病缠绵,为此四处求医,寻找养生保健之术。为了克服老年恐惧心理,应注意以下各方面的对策:

    1、确立生存的意义 死亡是人生的终点,也是必然的结果,没有人可以摆脱这一结果。所不同的是有人死的早些,有的死得晚些。尽管目前人口死亡率在不断地下降,但事实是我们每个人都正迈向死亡。对一般人而言,年轻时候感到死亡来临似乎还很遥远,而对老年人来说,往往会产生死亡恐惧心理。

英国著名哲学家、散文家罗素在他的一篇散文《如何安度晚年》中,首先把老人和年轻人作了比较,说明他们对死亡应持的不同态度,并分别说明了原因。指出有些老人为死亡恐惧所困扰,如果年轻人有这种恐惧,那倒无可厚非,因为他们有理由害怕英年早逝,并为担心失去生命所赋予的最美好东西而感到痛苦,这是情有可原的。但对一个饱尝了人生甘苦,业已完成一切想做事业的老人来说,就未免有点顾影自怜和有失体面了。接着作者提出克服死亡恐惧的方法,也就是说要达到忘我的境界才可以。罗素主张一个人的一生应该像一条河,起初很小,被两岸所紧紧夹住,一旦冲过岩石、跃上瀑布,河逐渐变宽了,两岸后退了,河水静静地流淌,最后不知不觉地融入大海,毫无痛苦地失去了其自身的存在。老年人若能这样地看待生活,就不会感到死的恐惧。最后,作者提出了自己对寿终的看法:我希望我能死于工作之时,并且知道别人将继续做我不能再做的工作,同时也为自己完成力所能及的一切而心满意足。可见罗素主张对待死亡应该采取唯物主义的态度,在身体尚好的时候,全力完成自己未竟的事业,丰富生活,充分显示生命的价值。当身患重病时,应该积极配合治疗。若知道死亡即将来临,及时安排好后事,冷静地等待生命的最后一刻。

有意识地迎接死亡的来临是对老年人的巨大挑战。只有对死亡有思想准备,不回避、不幻想,必要时对死亡做出决断,才能让老年人从容不迫、义无反顾地给自己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死赋予生以意义,死对于老年人来说同样赋予老年人的生活以意义,所以老年人更能珍惜时间,尽量完成尚未完成的心愿。

    2、老年人也要有性生活 老年人有适当的性生活是生命质量的体现,也是老年人面对死亡恐惧的一种较好的缓解方法。根据美国杜库大学对66-71岁老年人的调查发现,对性有兴趣的男性为90%,女生为50%。性是爱与生命的源泉,对生活的“内驱力”有重要影响。当然,老年人的性行为应轻柔小心,有时甚至皮肤的接触也能获得性的满足。

    3、家庭与婚姻的和睦 生活有子女的体贴照料,有病能及时诊治,经济上有保障,父慈子孝,能使老人感到温暖。家庭成员和睦,特别是与老伴的关系,友爱互助,能使老人倍享天伦之乐。此外,帮助丧偶老人在自愿前提下重组家庭,也是一个重要环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暴雨梨花
后一篇:解读慢阻肺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