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心理学 |
猜疑是人性的弱点之一,历来是害人害己的祸根,是卑鄙灵魂的伙伴.一个人一旦掉进猜疑的陷阱,必定处处神经过敏,事事捕风捉影,对他人失去信任,对自己也同样心生疑窦,损害正常的人际关系,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
猜疑者整天疑心重重、无中生有,认为人人都不可信、不可交。如:有的人见到几个同学或同事背着他讲话,就会怀疑是在讲他的坏话;领导或老师有时对他态度冷淡一些,又会觉得领导或老师对自己有了看法等等,成天提心吊胆地学习、生活、工作,内心总有解不开的疑惑,总有摆脱不了的矛盾,活得很累。这种人心有疑惑,不愿公开,也少交心,整天痛心疾首闷闷不乐、郁郁寡欢。由于自我封闭,阻隔了外界信息的输入和人间真情的流入,便由怀疑别人发展到怀疑自己、怀疑自己的能力,失去信心,变得自卑、怯懦、消极、被动。
猜疑一般总是从某一假想目标开始,最后又回到假想目标,就像一个圆圈一样,越描越粗,越画越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疑人偷斧”的寓言了:
一个人丢失了斧头,怀疑是邻居的儿子偷的。从这个假想目标出发,他观察邻居儿子的言谈举止、神色仪态,无一不是偷斧的样子,思索的结果进一步巩固和强化了原先的假想目标,他断定窃贼非邻居的儿子莫属了。可是,不久在山谷里找到了斧头,再看那个邻居的儿子,竟然一点也不像偷斧者。
现实生活中猜疑心理的产生和发展,几乎都同这种封闭性思路主宰了正常思维密切相关。
古人说:“长相知,不相疑。”反之,不相知必定长相疑。不过,“他信”的缺乏,往往又同“自信”的不足相联系。疑神疑鬼的人,看似疑别人,实际上也是对自己有怀疑,至少是信心不足。有些人在某些方面自认为不如别人,因而总以为别人在议论自己,看不起自己,算计自己。一个人自信越足,越容易信任别人,越不容易产生猜疑心理。
私心较重也是造成疑心的一个重要原因。曾有人说:“猜疑心与人的私欲成正比例。私欲(权欲、金钱欲)越大,猜疑心理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