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学语文同步拓展阅读总结

(2009-01-15 19:15:48)
标签:

杂谈

    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阅读教学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整个语文教学的质量,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可是目前,大部分学生阅读面窄,课外阅读量小,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今后的发展。可是要学好语文,光在课堂上学是远远不够的,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需要在大量的阅读中长进。因此要树立大语文观,立足于课内,延伸于课外,注重课外知识点的渗入,融会贯通。尽量做到以一篇带多篇,以课内带课外,以精读带博读,不断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1)课前拓展,打好基础

    对于教材中的课文,我总是提前找准拓展点,新课之前让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并把所搜集到的资料拿到课上,让学生相互交流所有关资料,为更好地进行课内阅读打下基础。如:在教学《蒲公英的种子》一课时,课前让学生搜集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这样一来,不但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为学生更好地学习课文储备了能量。

   (2)课中拓展,加深理解

    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常会遇到疑难,教师如果适时地利用拓展性阅读材料,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走进文本,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 课后拓展,增加积累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因此,一篇课文学完后,当学生意犹未尽,教师都要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向他们推荐相关的课外读物,使阅读向课外、课后延伸。如:在教学《幸福鸟》一课后,要求学生“找其他的神话故事读一读”;在学完古诗《回乡偶书》之后,让学生课后搜集其他表现思乡之情的古诗,学完《江畔独步寻花》后让学生搜集描写四季的古诗……这样,不但开发了课程资源,促进了课内外学习和运用的结合,而且对于学生积累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大有裨益。

    四、初见成效

    1、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

    叶圣陶老先生曾这样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确实,习惯可以影响人的一生,也可以改变人的一生,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可以让学生受益终生。我为班里的学生设计了“拓展阅读记录册”,里面要填写的内容:阅读时间、书名、作者、优美词句摘录、主要内容、收获与感想等。长期坚持下来,学生就会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大量积累,以读促写

    拓展性阅读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积累机会,学生自主积累了大量的古诗文。如果我能经常有意识地为学生推荐相关的书籍与作品,使学生逐渐形成了独特而富有个性的阅读行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