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宝地一一龙潭山庄

标签:
历史文化旅游图片 |
龙潭山位于广西兴业县城隍镇龙潭村旁东南角,四周皆平地,一峰突兀,独秀于村庄、果园和鱼塘之中,高逾几十丈,树木葱笼,奇峰怪石,洞穿蛇舞,风光俏丽,钟灵毓秀。山中建有一个山庄,名曰:龙潭山庄,为龙潭村覃氏先人所建。据山庄主人的后裔族人覃德鹏介绍,山庄建于清朝,为三进式清代建筑,建造得极为精巧。龙潭山原来是两面环水,山庄下面是一个大鱼塘,七十年代造田造地变成一片坡地,近年逐渐有村民在那里建起了楼房。龙潭山庄就建在小半山的一个山窝内,座东南向西北,三面环山,一面环水,依山而筑,分级建造,布局合理,结构严谨,错落有序。山庄后枕峻岭,明堂开阔,两边山峰将星拱卫,左右分别各有一洞穴,天然对称,福地洞天。背倚青山,前临碧水,坐对银波,向峰峦叠,龙腾虎伏,枪旗并蓄,护卫周全,乃第一风水宝地。前人有诗曰:“龙潭山庄叹风水,风水宝地称龙潭”。
http://s16/mw690/001m6Igmzy7fwsOK68Ddf&690
龙潭山庄据险而建,依山傍水,要进入龙潭山庄须经过几道门:第一道门在山脚下依崖而建,石墙石室,上设炮楼,布满枪眼,易守难攻。进得门内,一条几百米长的山间小道沿着山脚一直延伸到山庄前。小道中段有个石洞,冬暖夏凉,常有村民在洞口纳凉聊天。小道自此宛转斜刺向上,搭级而上就到了第二道门,这道门是一个小石洞,在洞口建了一个门,洞中又有一个斜刺向下的叉洞,山庄主人把凹凸不平的山洞铺平以便进入山庄,在向下的叉洞口前建一道矮矮的护墙。穿过幽暗的山洞,洞口又是一道盈月圆门,出了这道圆门,就来到了山庄前庭院,园中长满了荒草,庭园前面是一堵厚实的石墙,靠左面缺了一道口子,村民常从此出入,不再经过洞门进入山庄。
山庄的右边是悬崖峭壁,下有一深潭,宽约八尺,潭水墨绿,冬暖夏凉,深不可测。据《兴业县志》记载:曾有好事者,用数十根绳索相接坠石探其深度而不知尽,又倒数箩筐的稻谷壳于潭中探其出处,后竟在约10里之外的塘肚村山麓流出。凡官宦名士,来游其是者,题赠成帙。清光绪户部山西司员外郎梁奏功(兴业城隍人)曾赋诗曰:“岩岩之石虚其中,千丈万丈深无穷;但见水光澄浩渺,不闻泉咽泻冲冲。惊向主人说奇怪,此景分明似仙界。未知通海与通河?荡涤胸襟一何快。主人笑道无他异,古名龙潭即其地。深浅莫测渊渊源,父老传闻同一致。有龙无龙吾不知,潭水自古恒如兹……” 更令人称奇的是,这个深潭高于山脚几十米,潭水却常年稳定,不管天大旱或者下暴雨,潭水既不会干涸也不能溢出。潭水甘甜清冽,可供村民饮用和灌溉。此潭洞口怪石嶙峋,似龙角狰狞,龙须奋张,幽深雄奇,神秘莫测,龙潭村或因此而得名。
山庄正面两边各有一座典型的岭南建筑镬耳楼,中间是一堵山墙,这道山墙内外装饰又各不同,外面青砖墙分三格批白彩画花虫鸟兽,里面是青绿陶瓷花窗,已破损了大半,也许是被小偷盗撬,因花窗修合得牢固,撬坏部份就不再撬了。两边阁楼分别有一道门,右边门的对联字迹已看不清楚,左边门上横额为“云蒸”,对联为“云霞散绿,山川效奇。” 阁楼底层是通道,两道门,内圆外方,外门呈长方形,内门呈圆形,小巧玲珑,甚叹古人建筑工艺之精妙。阁楼顶外墙爬满了野藤,尽掩庐山真面目。穿过圆门就到了山庄的内庭院,一座高大的屋宇残墙呈现在山庄中间,这是龙潭村覃氏宗祠,两进三开间,厅堂的门上书“覃静深祠”四个大字。宗祠后面的建筑是绿野堂,大部份已经坍塌,只有断垣残壁,从残存的墙基来看当年修建得相当豪华。覃静森祠上下座这间的水腰左侧有一小门,门外修有爬山便道,沿此山间小道可展转到达山顶。
山顶上建有一个小房子,是山庄主人用来瞭望、侦察敌情的哨所。站在哨所,登高远眺,极目四顾,山脚下的龙潭村及附近的万石村、岭积村、历隅村、康庄村尽收眼底,风光无限,心旷神怡。
上得山来,回首俯视龙潭山庄,更觉山庄布局巧妙:山庄建筑自成一体,如一巨大的日字,若从山庄前的石墙算起,看整个山窝,则山庄与周边山峰又组成一个更巨大的回字。
http://s4/mw690/001m6Igmzy7fwsSlJRN73&690
这是第一道门楼,用片石砌就,一边是悬崖峭壁,一水是水域,楼上是警卫室,两面留有枪眼。
http://s1/mw690/001m6Igmzy7fwsYBWxi90&690
http://s6/mw690/001m6Igmzy7fwsZjPal85&690
这是门楼后面通往山庄的小道,小道外侧用石头砌成围墙,现已崩塌,空留残墙 。
http://s16/mw690/001m6Igmzy7fwt47Ydh0f&690
这是第二道门,在一个山洞洞口建了一个门,是进入山庄的必经之路。
http://s12/mw690/001m6Igmzy7fwt9Z4YX5b&690
第二道门上书“古龙潭”几个大字,字迹苍劲有力,应当是出自名家之手。门两边的对联已模糊不清。
http://s14/mw690/001m6Igmzy7fwtgkHWl0d&690
穿过十几米长的山洞,又是一道门,出了这个满月圆门,就进入了龙潭山庄的前庭院。
http://s1/mw690/001m6Igmzy7fwtx5Zssa0&690
庭院前有一道厚达两米,高达七八米的坚固石墙,小树在石墙上顽强生长,郁郁葱葱。此墙已被炸开一个大缺口,是20世纪90年代初广西电影制片厂拍摄《风雨桂东南》电影时为了演得逼真而炸毁的,据说因石墙坚固,用了不少炸药。从残存的石墙来看,当年山庄主人将这道墙修得如此坚固厚实,一是为防兵匪劫盗,用这道石墙封住山坡,这样进入山庄就必须经过左边的山洞。二是为了风水,龙潭山庄是依山而建,前低后高,山庄前面是个斜坡,在风水上属于开泄,所以主人特地建了这堵墙封住,保水旺财。
http://s16/mw690/001m6Igmzy7fwukHGR92f&690
http://s2/mw690/001m6Igmzy7fwumLIIN31&690
山庄前右边的地下河岩洞,洞口上写着“龙潭”二字
http://s1/mw690/001m6Igmzy7fwuAA17qb0&690
这就是连通地下暗河深不可测的龙潭。
http://s9/mw690/001m6Igmzy7fwu0sO48a8&690
http://s16/mw690/001m6Igmzy7fwu2DRuvdf&690
这是山庄的正面,两边是阁楼,中间是山墙 。两边阁楼下面都有一扇小门,左边这个门额上写着“云蒸”,上面有花草鸟兽浮雕,栩栩如生,维妙维肖,十分精美。
http://s16/mw690/001m6Igmzy7fwuISamz6f&690
这是三年前照的覃静森祠,十分高大豪华,十五年前我第一次去游龙潭山庄,该宗祠还有覃姓村民在里面养鸡,在后面的绿野堂养猪,现两座建筑皆已坍塌,只剩断垣残壁。
http://s7/mw690/001m6Igmzy7fwuSrk0ea6&690
山脚下的桂东南起义司令部——震声楼,是龙潭村覃震声烈士所建。
龙潭山庄自建好之后就成为兴业的名胜旅游景点,多有官宦名士前来游览。曾有人说山庄是王姓长官所建,并杜撰出醉酒娶新娘的故事,实为张冠李戴,以讹传讹。长官一词在民国以前很罕见,民间使用此词源于民国期间,出自抗战时期民国政府任令的几个战区司令长官,如李宗仁是第五战区的司令长官,自此以后,下级军官常常称上级军官为长官,此风气渐渐传至乡下,百姓对政府职员皆尊称为长官。而此山庄建于清朝,那时武官的称谓为:将军、副将、参将、千总、把总,未期称为统领、统带、标统。山庄最居中最豪华显眼的建筑即是覃静森祠(兴业县志有记载),众所周知,姓氏宗祠是不可能建在外姓的山庄里的,如果住宅则有可能,而别人的山庄也不会给你外姓人建姓氏宗祠。由此可见,山庄为王姓长官所建乃无稽之谈。
覃震声(1888-1945) ,原名覃家荣,广西玉林市城隍镇龙潭村人。广西公立法政专门学堂毕业。曾任广东陆军第二军军长林虎的秘书、 广东潮梅筹饷总局专员。1927年任广西天河县县长。1929年任广西第七军军长李明瑞的军法、广西财政厅专员。1930年任梧州执法专员、禁烟局专员、苍梧县政府秘书兼承审员。1937年7月, 抗日战争爆发,震声从苍梧回到家乡兴业县,出任兴业县参议会副议长。1939年4月, 经过中共党员覃注礼的争取,覃震声接受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参加覃注礼在合浦县寨圩简易师范学校组织的抗敌后援会办事处,从事抗日救亡工作。后又和覃注礼在兴业县城隍圩成立第三区抗敌后援会,任主任委员,组织领导抗日救亡运动。1939年9月,兴业县战时工作团在县城兴德堂成立,覃震声任副团长。在他帮助下,中共兴业县党组织在他家里设立党的重要机关,召开党的重要会议。1944年12月下旬,桂东南抗日游击区办事处在他家里召开兴业县委扩大会议,成立兴业县人民抗日自卫军,震声被任命为自卫军顾问。1945年3月2日,震声参加桂东南兴业抗日武装起义,随起义部队挺进六万山区。在罗田村他不幸被搜捕,解押至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公署酷刑审讯。3月19日,他和李云蒿、覃注礼在鬰林城东郊场被枪杀。
http://s1/large/001m6Igmzy7DNs0T7hQf6
http://s1/large/001m6Igmzy7DNrjAWd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