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携加纳闯进世界杯16强的余威,塞黑名帅杜伊科维奇来了。

中国人再一次把自己的足球前途和命运交到一名外国人手里。不是说洋帅不好,中国女曲韩籍主帅金昶伯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中韩两队在打法、队员身体素质等方面都有相似之处,人家在训练理念和方法上又的确比我们先进,不耻下问,虚心求教,无可厚非。
可中国男足和女曲的情况截然不同。你得先了解自己本身是支什么样的球队,人员配备、战术打法等等,然后再根据自身情况寻找适合自己球队需要的、合适的主教练。可我们呢,都还不知道自己是个什么特点,就揣着兜里本不富裕的那点dollar,满世界去找名帅。今天福格茨,明天特鲁西埃,后天……后天也许找到上帝那了,那上帝只好说:
“Oh,God myself! 我去找谁呢!?”
一个国家队的打法,都是相当固定的,里面蕴含了这个国家的足球底蕴和足球文化。只是不同教练会根据不同的战术需要偶尔做一些微调而已,但大的方向不会变。巴西、阿根廷,不管换谁当主教练,扎加洛也好、斯科拉里也好、佩雷拉也好、邓加也好、巴西莱也好、佩克尔曼也罢,强调技术、重视地面进攻、鼓励队员个人即兴表演的风格不会变;法国队的主帅从雅凯到勒梅尔,无论谁执掌国家队教鞭,法国队依然是欧洲拉丁派的代表球队;从车范根到荷兰人包弗雷雷,韩国队仍然保持了重视整体、体力、拼劲、意志的特点;日本队的帅位上不管坐着谁,巴西永远是他们学习的目标。而且,从国家队到国奥队,再到青年队、少年队,秉承的都是一种大家已经熟知并认同的打法。
一个国家足球队的建设好比一项工程,先要有蓝图——你想盖什么样的大楼,有了整体构思和图纸,再去找建筑单位,后者负责具体的建设事宜。而球队的主教练就相当于建筑公司的领导,他负责挑选什么样的建筑工人。可我们连框架都不具备呢,找86个包工头又能起什么作用呢。今儿从德国找一个,明儿从英国物色一个,后儿从荷兰踅么一个,想想看,我们的大楼在他们手下变成什么样了。刚刚盖了个德国式的地基,领导一看——不漂亮,换了;在此基础之上又盖了10层英国式的,上面一审查——不满意,撤了;又盖了8层荷兰风格的,“冒号们”一检查——不行,下一个……这其中还夹杂着众多国内一流的“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这到哪年算一站啊!就南斯拉夫那工头还不错,能够对症下药,可惜是个江湖郎中,习惯了云游四方……另外我们的国家队是一种风格,国奥队是另一种打法,青年队、少年队别具特色。如此怎么能形成一个有效的战术打法体系,又怎能逐级地为国家队的需要做好后续准备。
我不是领导,但我理解当领导的难处和苦衷。为了中国足球的发展,每个人都在为之努力。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国家屹立世界之巅。但我们在爬山的时候,在每一次寻找落脚点的时候,在每一次用力攀登的时候,能否先明确自己的身体情况,然后再去选择最佳的路径呢。

不可否认,杜帅是个有实力的教练员,但加纳有埃辛等等一批这样世界级的球员。我们有吗?不知道杜帅可以在加纳队施展的才华、被成功地证明了的执教能力还能否在中国得以延续。
我也希望国奥可以在08年的家门口创造奇迹,让国人为之兴奋一把。我更希望上述我的怀疑可以被事实证明是谬论——因为那才是我的初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