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个“打败强敌,要靠自己”的故事——北京上演新派儿童剧《老鼠招亲记》

(2007-05-31 16:01:00)
标签:

“新派”之新

传统之美

儿童参与

民间剧团

寓教于乐

金童玉女

坐花轿

以下文章转载自今天的《澳门日报》

作者:(澳门)穆欣欣

    “寓教于乐”是儿童剧创作的一个宗旨,“教”和“乐”的成分比例随着时代的发展、观念的更新,在不断地被调整。现在,“乐”多于“教”已经成为儿童剧一个普遍为人所接受的观念,这其中,“乐”的成分是以“玩”为主。不过,如何把这一观念,或者说把这一创作理念,不着痕迹地融会贯通在儿童剧中,却是一个难关。毕竟,成人最终是想将正确的观念,诸如是非善恶、自尊自强等,通过舞台传达给孩子。

    曾经有电视主持人问孩子,你们为什么喜欢看卡通片,台下的孩子异口同声地回答:“为了受教育!”这么统一的答案,一听就知道不可能是孩子自己的心声,这是大人们为其规划好了的标准答案。我想,没有哪一个孩子,在电视机前看卡通片也好,在台下看儿童剧也好,是为受教育而来。

    “五一”黄金周和“六一”儿童节期间,北京动动鞋子儿童剧团上演新派儿童剧《老鼠招亲记》——一个在民间故事“老鼠娶亲”的基础上改编的舞台剧。据说,北京动动鞋子儿童剧团是北京第一个没有官办色彩的民间儿童剧团,同时致力于推广社区戏剧。

    “老鼠娶亲”原先的故事是这样的:大年初三这一天,父母会告诉孩子,早点上床睡觉,老鼠要在今夜娶亲。娶亲当晚,老猫来了,把老鼠们一口一个地吃掉了。这么一个以温馨开头的故事,却有着一个“惨烈”的结尾。老猫何其恶毒,小老鼠们又是何其悲惨。《老鼠招亲记》抹去其中的“生死惨烈”,让故事听起来更温馨、更具逻辑性,强调了如何在生活中运用聪明智慧,来打败强敌,赢得别人的尊重,为自己带来幸福。

    老鼠村里的鼠老爹,有个美叮当的女儿张小雪。鼠老爹决定让女儿抛绣球招亲,抛出的绣球却被老猫抢走了。鼠老爹决定要找个女婿比猫更强,请来巧嘴媒婆,骑上快马,找到金灿灿的太阳,觉得可将女儿终身托付太阳。但一身白衣的云小弟出现了,瞬间遮挡了太阳,鼠老爹觉得云比太阳更厉害;风来了,风吹云散,原来风最厉害;任风再厉害,却吹不动一堵墙,鼠老爹又想把女儿嫁给墙。最后,还是老鼠阿龙运用智慧,吓跑了老猫,咬穿了风吹不动的墙,赢得美人归。在年初三敲锣打鼓花轿迎亲。

    《老鼠招亲记》剧名前头冠以“新派”二字,我想,此二字大概是用以和当前市场上的儿童剧作有所区别。

    “新派”之“新”,在于这是一部由儿童参与编剧的戏剧。该剧由台湾著名儿童剧导演李明华亲自执导,把“我的戏剧我做主”的理念付诸实践,之前在北京市四所知名小学展开儿童戏剧改编接力活动,让更多的孩子参与到儿童戏剧创作中。将孩子无穷无尽的想象力、孩子不可低估的创作力,全部融入剧中。

    “新派”之“新”在于,强调传统之美。以著名的民间故事为素材,以京剧的形式为元素,让孩子认识自己的文化之美。出场人物“自报家门”、场与场之间的转换、演员在台上的举手投足、一招一式,俱可见中国戏曲的影子。况且,满台的跟斗又翻得那么热闹好看。巧妙地利用“戏前戏”,一对小小金童玉女,用孩子自己的语言,把剧场规定一一介绍完毕,如剧场内不准饮食、不准拍照等等。同时又把剧中和现代生活对应不上的“符号”有所解释,例如古代的门是“这样”开的(作戏曲开门的动作)。

    舞台具空灵之美,没有过分夸大声光电的效果,而是通过具有象征写意特征的戏曲程序,如骑马坐轿,激发小观众的想象空间。其中又属鼠老爹家中的舞台最好看:莲蓬灯、花生凳子,还有台口贴有“丰”字的草垛子,都是舞台设计的神来之笔。

    “新派”之“新”还在于,把一个年代久远、口口相传的民间故事讲述得很有时代感。这部戏被形容为老鼠村的《武林外传》,时见灵光闪现。其中有鼠老爹夸赞自己女儿的情节:“聪明得不得了,漂亮得不得了,善良得不得了”,每说一个“不得了”时,就跳一下。结果,全场小观众跟着齐齐纳喊——“不得了”!相信看过此剧的小观众,过后会忘了剧情细节,却一定忘不了这几个“不得了”。这一情节、加上抢绣球和小观众互动的一幕,足以使剧场热度达至沸腾。老鼠阿龙智擒老猫,向全场小观众“求救”:“大家一起学狗叫,赶走老猫”时,台上刚发出“一二三”的信号,台下已经“汪汪”声一片。果然,老猫惊慌失措,误入阿龙设下的圈套。喜滋滋的老鼠阿龙,不忘总结经验,说“这年头,学好一门外语很重要。”

    说一点美中不足,就是结尾“老鼠嫁女”的场面还不够热闹、不够“疯狂”。婚嫁场面是文化中的重要一环,是仪式化的展现。在这里,红盖头、抬花轿都表现出来了,如果能把这一场也作为重点场次处理,表现古代婚嫁场面的文化,如有抬花轿的老鼠、有吹喇叭的老鼠、有放鞭炮的老鼠,满台生辉,满眼喜庆,戏的收尾会否显得力度更强一些?

 

没看过这部戏的朋友,请到这个页面下了解更多真实的情况,感受一点现场的气氛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