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朗朗妈妈的日记

(2007-05-06 00:00:50)
标签:

《老鼠招亲记》观后感

    五月五日,星期六,天气晴好。

    今天下午有那么一段时间,我坐在沙发的一角,认真地阅读房地产开发商主办的一本内部刊物,上面有一些关于物权法的评论,我试图掌握一下。从纱窗里灌进的春风是暖暖的,外面的阳光提示夏天“迫在眉睫”。在沙发的另一角落,丈夫舒服懒散地陷在沙发里,儿子斜斜地全身倚靠在他爸爸的腿上。

    物权法的评论文章完全没有读进去。丈夫和三岁零两个月的儿子的对话却都录进了脑海:

    丈夫问儿子:那个戏里面的鼠老爹是怎么夸自己的女儿来着?

    儿子用稚嫩的语言夸张地说:聪明的不得了;漂亮的不得了;善良的不得了。那个“不得了”三个字是拉了长音的。

    丈夫又问:鼠老爹给女儿招亲的事情被大老猫破坏了,后来怎么了?

    儿子在他爸爸的友善点滴启发下,罗嗦了如下一段话:鼠老爹想把女儿嫁给太阳;可是云把太阳给挡住了,然后他想把女儿嫁给云。可是风又把云给刮跑了。墙比风厉害,把风挡住了。可是墙看见老鼠吓跑了,因为老鼠在墙上挖了很多洞。

    一个三岁多一丁点儿的小家伙能说出这么些听上去还比较有逻辑的话来,也应该算是一个“聪明的不得了”的孩子吧。后来调皮的儿子趴在地板上,厥起小屁股让爸爸闻臭不臭。爸爸假装夸张地说:太臭了,太臭了,大老猫不能吃,太臭了。儿子则躺在地板上得意地咯咯地笑个不停。

    这段写实的生活记录是从我们观看的儿童剧《老鼠招亲》中获得的。

    于《老鼠招亲》这个剧,相信研究儿童剧的专家,做文化的人,对舞美、灯光、服装、道具、台词都有独到的研究。甚至那些做教育的专家也能从这台戏对儿童的教育意义进行一些深究。可是做为一个观众,一个孩子的母亲,一个在童年中从未看过儿童剧的我想抒发一些自己的感受。

    关于热烈的互动:嚯,人还没有挨近剧场门,气氛就先出来了。再喜欢花枝招展的人,在孩子面前都逊色许多。那些身着自然界里最鲜艳,最维生素颜色的就是孩子们。不管是牵着手,还是抱孩子在怀间,剧场的大堂里,热闹腾腾,一派欢乐和谐的气氛。儿子的小脸顷刻涂成了小老鼠样,不戴个老鼠耳朵,有些不够搭配。掏出十元不管贵贱,买了出了门就没用的老鼠耳朵头饰卡在了儿子的头上,还是粉色的。好在儿子喜欢粉色。进了剧场,落座不久,灯光暗去,扭搭扭搭上来一对儿“金童玉女”。你一言我一语的关于剧场须知就搞定了。还巧妙的把剧里面运用的一些表现手段顺便教给了观众。接着大幕拉开,七十五分钟的剧一环扣着一环,道具搬上搬下,幕布升了又降,那个节奏那个气息那个火候拿捏得还真叫一个不错。小朋友们都没把自己当外人,尖叫声是一浪接着一浪。一会儿帮助老鼠,一会儿帮助老猫。抛绣球一段,居然有几个小男生跑到前排准备去接绣球了。演员也都个个身手不凡,不管是金光闪闪的太阳,还是飒飒挥动旗杆的风王,鲤鱼打挺儿,燕子翻身的功夫都了得。看的无论老幼观众都是啧啧赞叹。人家演员都上来谢幕了,剧场灯光重新亮起了,很多观众,包括我自己还是意犹未尽的感觉。

    关于寓教于乐:带儿子去看戏,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从音乐童话、木偶剧到儿童剧,算下来小小的孩子也看了七、八个场次。表演的团队有国内的,有国外的。通过这些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艺术品,我对自己的孩子有了更正确的认识。从我儿子看《老鼠招亲》的专注,让我知道孩子小小的年纪是能够欣赏艺术的,也能分的清楚真、善、美、丑的,也是能从中掌握知识的。甚至也是有自己喜欢的角色,并有能力分辨幽默和真实。从开场到结束,我儿子没有要求上洗手间,没有要求任何食品。培养孩子的注意力一直是教育想要达到的一个目的,但可惜的是现有的一些幼儿园和学校的教育手段没有这样的能力。从我儿子的身上,我知道艺术一定是培养孩子专注,教育孩子真、善、美的最好途径。这是我从《老鼠招亲》中受到的启示。我并不指望通过云遮日,风吹云,墙挡风,鼠打洞这个逻辑关系,让我三岁的儿子能明白《老鼠招亲》是启迪人建立自信,热爱自己,树立健康的人生观。但是我相信这台别致(服装的和表现形式的别致)的儿童剧会给他留下深深的印记,随着他的成长,剧中的富有哲理的启发也如剥去的洋葱皮一样,剥的越深,感动越深,也越长久。

    关于对更多儿童剧的期待:和儿子一起看儿童剧是我们一家三口的奢侈享受。我相信很多家长和我有同感。《老鼠招亲》的演出中,我会为一些很时尚的台词忍俊不禁。比如那句“你以为老猫不发威,就是Hello Kitty呢!”。不瞒你说,在回家的路上,我先生问:什么是Hello Kitty。我和朋友们正不知道怎么回答,我那三岁的儿子冷静的回答:“就是一只大粉猫。”于是车里掀起又一次笑的热潮。在演出中,四下望去,很多孩子和家长都是眉眼笑笑的模样,观众都很投入。很多家长和我一样,陪着孩子去欣赏艺术,本来没有很高的奢求,就是找一乐儿。可意外的惊喜是受了教育,并有了和孩子探讨的话题。至少在我们家里的一个下午,我儿子没有和他爸爸玩“奥特曼”那些打打杀杀的游戏,而是认真地回放了《老鼠招亲》的剧情。在中国的首都,在全国的文化交流中心地北京,赏心悦目的儿童剧少的可怜。被我邀请同去《老鼠招亲》的女友和女儿看完演出回家后,发来手机短信:“我们度过了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夜晚,演出很好,非常感谢”。实际演出结束后,我问朋友上小学二年级的女儿演出怎么样?小女孩微笑着说:“Cool,尤其是那些叔叔跟头翻的真Cool。”其实共同欣赏艺术,是时下人们交往交流的一种手段,而好的艺术作品,如《老鼠招亲》,更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做深度思想交流的平台。树立自信,乐观的人生态度是一个人一生要学习的课题,不仅仅是要教会孩子。

    关于对儿童剧创作者的感谢:人们都说这是一个浮躁的年代,没有人真正耐得住寂寞磨练出一件艺术品。但是《老鼠招亲》应该算是一件儿童剧的精品。服装传统而精致,很符合人物的特点。艺术风格上创新,从中国的国粹艺术京剧中借鉴了很多表现形式,但通俗化了,有神来之笔的味道。而这出剧所讲的故事又是那么拟人化,和大众的思想是那么的契合。说是儿童剧,我觉得对成年人的教育意义可能更大。感谢有这样一个团队,有一个执著的精神,给社会,给我们一个机会欣赏《老鼠招亲》这样的艺术作品。

 

    孙雨净

    三岁多一丁点儿儿童朗朗的妈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