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杂志给我的问卷
(2009-05-13 21:44:11)
标签:
《典藏》问卷当代艺术文化 |
分类: 交流与访谈 |
你的艺术20问
我们很想了解你的艺术,世界会很想了解你的艺术,所以请留下纪录。
1、 艺术有标准吗?你的标准是什么?
没有绝对的艺术标准,但相对来说会从三个方面来对作品做考量,一是作品对社会的关注度;二是艺术家自己的态度与立场;三是对历史与传统的当代嫁接。
2、 哪些人影响你的创作理念?
[1]社会事件
[2]百姓智慧
[3]文化与思想反思
3、 有没有一样东西,是你在创作时一定要坚持的?
就是是否有自己真正要说的话,同样的问题,别人那样说了,我是否有自己说的方式?
4、 在你的探讨和表达里有什么是一贯延续的吗?
批判与自我批判。
5、 在你的艺术创作中,形式重要吗?
形式是为思想服务的。首先是我是否有话要说(内容),其次是如何说(形式)。
6、 你通常是为形式找内核,还是为内容找合适的形式?
由内容而引出相应的问题,对问题的逼迫而形成相对的表达方式(形式)。
7、 你最常用的符号是什么?
社会问题。
8、 创作时你觉得最困难的是什么?最容易的是什么?
最困难的是问题转换,最容易是也是问题转换。
9、 你是否认可艺术家应该通过作品来深入探讨自己的生活?
认可。
10、你觉得艺术创作存不存在“懂不懂”的问题?在创作时涉及的内容,自己都明白吗?
第一个问题的伪问题。
第二个问题,内容是作品的基础或是底子,能明白的是为什么这样的作品需要用这样的内容来做基础或是底子,它可能带出的东西是什么。内容素材在转换成作品的时候,有些东西是放在实验中去猜测的(这可以视为另一种“明白”)。
11、“社会”这个词对你意味了什么?你的创作和社会是怎样的关系?
社会对我来说是“问题语境”。我的作品需要在问题语境中去汲取鲜活的东西。对我自己来说,我的创作与社会构成了批判与自我批判双向观照。
12、你的创作中,包含了历史记忆吗?如有,它是如何进入你的创作中的?
历史记忆是作为一个艺术家在思想反思中不能避开的“章节”,它是综合渗透在人的思考之中的。没有必要每件作品要去呈现这样的“历史记忆”。
13、如果可以不受局限,你想做怎样的艺术?
无论受局限还是不受局限,我最想做的是自己有话要说的艺术。
14、你认为什么是中国艺术家的局限?什么是你的局限?
在文化与思想的反思上艺术究竟何为?这也许是艺术家在思考上的一个局限。
我自己的局限也许是把艺术依然还当做艺术来看待。
15、想过要打破中国当代艺术的现有局面吗?如何打破?
中国当代艺术格局的打破是迟早的事。
对中国“现代性问题”的持续思考与追究也许是打破现有格局的出口之一。
16、国家艺术体制和艺术商业化,有哪种是你艺术的对立面吗?
眼下都是思考上的对立面。
17、你认为中国新艺术发展30年,哪件作品是重要的?
这30年合起来是件作品,这是重要的。
18、在你看来艺术家的社会地位和哪些人类似?
艺术家本来就是很普通之人,在心态上,艺术家本来就应该与普通人类似。
19、假设,你刚创作完一件艺术作品,会找选择以下哪位来聊聊?
a\你的邻居
c\陈丹青
e\方力钧
g\其他 能聊的终究会在一起聊,这不能勉强。
a\捐给国家美术馆
c\毁掉所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