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艺术家金锋
艺术家金锋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956
  • 关注人气:1,00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近小野洋子(约稿)

(2008-11-18 22:07:51)
标签:

小野洋子

展览

上海

文化

分类: 日常陈述
                              http://www.art-ba-ba.com/UpFile/UpAttachment/2008102478672785.jpg

http://www.art-ba-ba.com/UpFile/UpAttachment/2008102478672786.jpg

 

 

走近小野洋子

文//金锋 

 

我只是在画册与文字中接触到了小野洋子。上世纪90年代初期,圈子里听披头士的时候,大家都把小野叫成大野的,但很少知道她也是做艺术的。这无疑言中了约翰·列农说过的一句话,列农曾经说洋子是:“世界上最著名而不为人知的艺术家:每个人都知道她的名字,可没有人知道她做了什么”。洋子在许多人的心目中,似乎一直是列农的一个影子,一直被一种虚幻的伟大所捆绑着。洋子好像也是有意摆放着自己这样的位置,她是出于对爱情的敬意与回忆,还是对于阒然心境的保护,抑或是其他,我想这定然是日后传记作家有兴趣去虚构的事情了。

洋子如今是一个老人了,但她依然是一个魅力四射的长者。我不知道为什么,读洋子的作品,总会使我想起另一个同样有魅力的女人,一个已经离开尘世孤傲者,她就是马格丽特·杜拉。我觉得她们有许多相似之处,这不仅仅是思想、精神、身份以及生活方式上的相似,我觉得她们在特立独行中严守着一种态度,并以一种女性的禀赋持久地对社会的不公进行评骘。如此,她们自己就是历史,她们在书写、涂改是同时,也让别人一起来书写与涂改。

我想,一个艺术家活到洋子这样的年龄,其实行动与否已经不重要了。我这样说,我的意思也许想表达,假如我们用经验或者用喜好来读洋子的作品,我们可能永远走近不了洋子。我很觉得洋子的文字性作品,是一个老者对人世的还愿或者说是思想沉淀下来的结晶,这是一个艺术家的切己之事,假如用心感悟之后,我想这也是一个阅读者的切己之事。这是活着的艺术史,也是行将反转过去的艺术史。重要的是洋子很轻很开阔地在这样说,她不是用艺术史的方式在说,而是她自己在说。她的期待,我觉得也是很轻很开阔的期待,观者是否说,远离经验、远离喜好地自己在说,这就成为了观者的切己之事。我这样说,不一定很准确,但这是我走近洋子的一条路径。

在马格丽特·杜拉那里,我觉得她对于人世的沧桑变化,也许要说的话太多,所以表达变得痛苦与残酷。她重新徘徊在知与不知、说与不说、着手写与正在写之间,折磨着她的智慧。这样的体验,我想在洋子的内心也是有的吧!世界近50年来的变化,对于一个身体力行于其间的人,如何说,怎样说,说到怎样的程度,我觉得这完全是境界在处理的事情。洋子1996年的作品《笑》(笑一周),就这么一句话,它涵泳着一种臻至于透明的快乐,这是她想告诉大家的一句话,至于这话究竟怎样,这好像已经在笑之外了。

我准备笑一周,以恭贺洋子在上海的展览。

 

 

相关帖子:

小野洋子要来上海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12e3100100b971.html

小野洋子作品三件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12e3100100b9ui.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