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吴味的批评(二)
(2008-06-24 11:54:19)
标签:
吴味英雄主义批评态度文化 |
分类: 交流与访谈 |
英雄主义的吴味,我向你问好!——等待吴味的批评(二)
吴味的具体分析又来了,是我等待来的。吴味应该了解我,我要的不是你的具体分析,关于具体分析,你应该在我的短文与我们平时的交谈中感受得到,我从来就没有异议的。我自己把具体分析也是看得很重的人。你掐头去尾的引言,已经变成你的批评习惯了。而我自己却觉得,那些没有被引用的观点,倒是更带有一些我交谈中的“语言弹性”的。比如,我说的“批评态度”。一个好的理论加上适合于今天交流环境的批评态度,在我看来也许是更有“潜力”的。理论用来分析,而态度是用来交心的。在《等待吴味的批评(一)》里,我指吴味的理论是“超越了前卫艺术”的,而吴味的交流方式依然的前卫艺术的。如此我才说“由于吴味的批评姿态过于精英,过于‘历史前卫艺术’,所以他的批评再怎样尖锐,再怎样给人启示,他也许还是会陷入‘孤独批评’的境地。”
吴味不仅是跟我,在与其他网友交谈的文字中,吴味的英雄主义自恋随处可见,说句老实话,我是在背后替他捏了一把冷汗的。吴味到处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迫使别人接受“新艺术方式”,这也无可厚非,因为,他的方式中的确包涵着他的第一人称的“一元”的见地,这背后的含辛茹苦我是一直尊重的。但“一元”变成一种叫板式的擂台批评,这就有点让人耻笑了。而个中原委,我觉得就是批评态度上的问题,而不是理论的先进与否了。吴味的英雄主义形象也由此而不加掩饰地“勇往直前”了。吴味对我“弹性”的理解是很孩子气的。因为他对这个词的理解不仅有辱的善意,同时更揶揄了他自己的智商。我觉得我们的说话要打上一个问号是容易的,但有时这个问号一不小心也是会奚落自己的。
而所谓“多元”、“一元”、“独立”这样的用词,在今天大都也经验化了,没有什么创见可言。我说了个“多元”,无须再用“一元”来“独立”,因为这样的经验已经很常识。而我是怎样在用“多元”这个词的?请吴味再体味一下。
吴味说“如果这种‘孤独’是因为‘问题主义艺术’具有超越性所引起(需要实践的检验),那我应该深感欣慰。”这种担当很带有一种“革命的义气”在里面。我觉得这是要小心的。吴味的批评轨迹好像是这样的:理想主义——实证主义——英雄主义,而英雄主义之后会是什么?我不是很想再去猜测了。
我只能说,英雄主义的吴味,我向你问好!
相关文章
“多元”不是“多杂”――回答金锋//吴味
http://blog.artron.net/indexold.php?91248/viewspace-168508
等待吴味的批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