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南京四方美术馆李小山管策休闲 |
分类: 日常陈述 |
南京之行流水帐
鼓楼——中凉亭,南京最好的位置,四方美术馆就坐落在这里。这次小山要我过来,是想策划一个展览,展览就在四方。我很准时,11点前到美术馆了,坐到了小山的办公室。
四方美术馆大概有近2000平米的空间,但高度只有3米多一点,不像现在许多新馆,首先是在乎空间高度的。小山问我有看了空间有什么想法。我说,我还真没有具体想法,只是先过来看了空间再慢慢找想法。不过我还是很直觉地提出了想做艺术家个案的设想,这是看了空间后的第一个反应。不过在探讨中,小山觉得做成名艺术家的个案在今天也没有多大意义,因为这些人的作品大都风格化了。所以最后与小山商定还是做一个年轻艺术家的展览,在明年的三、四月。至于怎样把这个展览做得有意思,这是我回上海之后要去想的问题了。
这次到小山这里,是我们在上海的一个约定。他要我在四方策划一个展览,我则要他为我即将出的一本新书写个前言。小山现在更多的心思是在写小说上。我跟他要一本新出的小说(去年出版的):《作业》。他说他的小说是“非经验写作”。所谓“非经验”,就是小说中展开的“故事”都不是在常规经验中发生的,读者用经验去阅读将会觉得很不可理解,但他的写的又不是所谓的科幻小说。他说,他的小说写得非常之慢,每天就几百字,《作业》就写了两年。我问小山,你作为批评家,你对现在的批评现状是怎么看的。小山的回答也十分的“非经验”。他说:现在还有批评吗?我都不搞批评了,现在还有批评?看来他在80年代的批评底气到今天都没有什么变化,还是很李小山。
六月的黄霉天,到处湿漉漉的,不大不小的雨一直没有停过。人似乎一直被包裹在湿度很大的雾气之中,即便在室内也是这样。
到南京肯定要见见我的老兄——管策。晚上管策宴请,喝的是白的。我到上海之后,其实酒量大不如从前。但南京的酒风一如从前。管策说,你难得喝白的,不要紧,下口就能喝了。还真是这样。喝了几盅,人也就沉静在话题中了。
老管除了头发花白,其他的变化不大。我有两年没有见他了。南京这地方是很养人的,怎样把生活过得有意思好像是这个城市无意中给大家做的功课。小山的观点是“人要智慧地生活”,管策是一如既往地生活在诗意里。
老管开了辆二手车。他说,南京的几个朋友在高淳租赁了50亩竹林,在里面盖了工作室。南京到高淳开车也就四、五十分钟。可想而知,那里是一番怎样的景致了。老管约我,什么时候到竹林作客,那里有上好的茶叶、毛笋和土鸡,想来,这样的生活还真的无法不诗意。
暂时先记上这些,作为南京之行的流水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