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课程感受//徐南

(2008-05-10 02:35:44)
标签:

创作感想

徐南

文化

分类: 当代艺术教学

创作感想 

课程感受//徐南

课程感受//徐南

随着《hello uncle,hello aunty》的展览顺利落下帷幕,我也开始收拾自己的思绪,整理在过去的2个月间的所看,所想,所感。。。

说实话,起初看到课表上硕然写着“新媒体”是,真是一头雾水,大学两年的绘画系学习已经基本把我们框死在传统意义的绘画概念中了,不过课程必须进行,为了跟上大家的脚步,我开始寻找关于当代艺术,新媒体的方面的相关资讯。

正式进入课程后,才发现看似轻松的课程确实很难熬,每天必须想无数方案,度过的分分秒秒都感觉是在与头脑里的方案战斗。特别是在当大家都提出自己的方案时感受到的压迫感,终于,在经过了n天的胡思乱想,有几个貌似能被自己通过的方案蹦出来了,于是又经过激烈的讨论与修改,我的作品enclosing被构思出来了。

这个作品最初原于在展厅和观众身上贴到此一游的贴纸的一个方案,我想在作品中把我和观众们联系起来,产生互动应该是一件有趣的事,然后经过讨论,反复修改,于是有了最后的这个作品。当然在成品之前,那张名片的设计也经过多次改动,主要是针对怎么样能试观众对我特别有兴趣,从而能回电我去设计的。改动后的作品强化了效果,显得更加的暧昧。

展览前,我本预计没有那么多人给我打电话,认为这个互动装置所产生的能量也许只是让人们有小小的意外,当然我也十分期待观众们给我意外,希望有打回来的电话,我想那是一种有趣并且充满未知的。

展览中,我不断的,小心翼翼的贴着名片,期待着电话,第一个电话是18:41打来的,是开展后没多久,虽然对方没说话,不过的确,我相信他应该喜欢我的作品,至少是他对我的作品还蛮有兴趣的,很快,我觉得很幸运的是在19:10我又接到了第二个电话虽然同样没有说话,当然其中还有莫名的短消息比如给我个帐号让我汇款什么的。

这样的反馈与预期的有着小小的不同,同时在通过与观众的交流我也能直接的了解到他们对我这个作品的真实感想与意见,我觉得及时了解这些看法跟意见对我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我也能跟快速得知自己作品的缺陷与不足,这些对我个人都有很大帮助。

作为一个互动作品,我所希望的是当大家在看完整个展览后,或许是在去宵夜的路上,又或许是到家以后才发现这个展厅中的作品的一部分已经被无意间带走,我想对观众来说,这可能是一个小小的惊喜,或许是能勾起观众对整个展览的回忆的催化剂。。。。。。我觉得在无意间发现一些东西后的那种心情应该是蛮有意思的。。。关于随作品附上的具体内容,首先是“电我哦”这三个字,个人觉得很暧昧。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这样的口吻还蛮符合现今社会人与人之间保持的那种状态的,基本都是若即若离,互相琢磨不透对方,同时又保持着某种微妙的关系。然后是关于电话号码,我考虑到的是往往人们都是在一个相对安静的,私人的状态下考虑一些问题的,可能在看完展览后的某个时间,当心里对展览的某个部分有疑问是,要是能通过与作者直接探讨,产生某些火花那肯定是最理想的状态了。。。于是我的作品就这样制作出来了。

这是一个我作为学生第一次到社会,第一次接触如此多陌生事务的对话,在作品中我想传达一些相对比较暧昧的信息,又希望能与观众直接交流,互动的信息,而反馈让我们看见确实这个作品让人产生好奇,想要探究,发现事情真相的心理,作品也因为这些而完整了。

关于艺术,对于这次展览,首先,我想说这个展览是一个我们表达自己想法的手段,并不是看起来类似恶作剧的游戏之类的,我想让观众在观看后,离开现场的某个时间发现一些跟展览有关的事物,这样意外的发现应该是比较有趣的。其次,因为有对不同人的心态或想法的窥知欲,我就通过我的作品期待能观察到这些不同人的心态,想法。此外,我觉得交流对于我们这个时代是必须的,更多交流更多沟通才能完善自己。

老金的课上,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不一一细述了。

感谢老金这些时间对我们的照顾,指导,还有请我们吃饭!

 

相关帖子:

徐南、朱莉莉、叶赟作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12e31001009hlu.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