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艺术家金锋
艺术家金锋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956
  • 关注人气:1,00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叫“我”的仁兄,你好!

(2007-09-23 17:04:19)
标签:

知识/探索

分类: 日常陈述

    叫“我”的仁兄,你好!

 

    “我”这位仁兄给我的新贴:

    说实话,我是毫无保留地袒露我的情绪的。当然情绪化的东西是很难经受得起考验和论证的,特别是在像您这样的人的面前。所以像一,二,三等诸如此类的罗列,对于这样的语言未免也过于认真了。我已经不止一次地领教过您的认真了。艺术已经不重要了,这是我的态度,所以语言也和艺术无关了和《我又见到了老太王小六》更是无关。和“我”也无关了。在我看来情绪化的东西可能更容易触及问题的本质。而不只是停留在语言本身的想象。您的语言往往让我感觉到恐慌,他成为了屏障。不过能把话讲得漂亮也确实是不小的能力。

    您可能忘记“悬念”与“期待”正是您自己抛出来的词语。此刻倒成为您反控的证词了。这多少让我感到有些不悦。可能正如我自己所认为的那样,我们不能过多地相信语言。

    我是没有把语言太当回事的人,我想有时候偏激的语言也不至于能伤害到人本身。语言被他自身所想象。这是出于我的目的。

    鄙人非常佩服先生的消化功能,想把您激怒恐怕是一件不容易的事。(私下里倒不见得)您那些有依有据的说辞充当着有效的肠道功能。可我总觉得全都消化了也不见得是好事,毕竟他们很快就成为大便被排出。不仿放在口中多嚼嚼。是苦的,是香的,甜的或者辣的。把这些东些留给感官,从生活的角度来说这毕竟显得真实些。

    楼上别冒充我!

 

    下面是给“我”这位仁兄的回复

 

    这位叫“我”的仁兄,你好!

    在这里,我猜测你是谁,是无聊的。但你的表达及你的语言,我的确似曾相识,仿佛是我身边经常能交谈的挚友。你在边上关注我,我实在是看重而又看重的。

    你真要激怒我是容易的,人都是有脆弱点的。我的脆弱就是你一客气,我就真不知道如何是好了,我会无地自容的。

    言归正传。我们还是就一些观点交换一下意见。

 

    1、艺术已经不重要了

    你说艺术不重要了。就某种程度上我是同意你的观点的。这个问题要看放在怎样的层面上来论及它。比如,就政治与权利争斗的残酷以及游戏的规模、兴奋点来说,艺术是很小也很幼稚的,这个时候放大或夸张地说艺术的重要,是容易被人笑话的。历史中所说的所谓“阅历”,大都在针对社会经验而言的。艺术的经验,的确是非常逼仄的,容易成为役使权力的炮灰。就今天的经济发展来说,道理也是一样。在我看来,经济与政治本来就是一回事情,甚至于经济与政治在经验论与方法论上是相互共谋的,经常性地是一体的。这个时候,你说,艺术已经是不重要了,我是同意的。

    但我又要说,艺术是重要的。过去的文人把艺术看重,主要是逃遁现实打发时间,结果还能搞出点文人画之类的东西,也不失为一种额外的贡献,使得艺术史还有点新东西可以补益。这是题外话了。我觉得,艺术最终还是在理解或看懂人生与社会这一方面,它在不断启迪着人的心智。就我来说,毕竟我在艺术之外的其他领域没有躬行的经验,我还只是在艺术这个行当里感悟。所以,我只能在通过艺术这个窗口来理解活法,解析人生。我说这样的话倒不是虚伪的,我真的就是这样想的。我与一些朋友也谈起过类似的话题,哪天艺术做不动了,或者明显觉得自己力不从心,我依然会选择读书。读书也可以了却残生的。在这一天还没有到来之时,我就依然看重艺术,继续通过艺术这个窗口来看世界。如果我们的眼界不底,这个窗口还是有许多聒噪的故事可以读的,只是我们不要太艺术地读它。

 

    2、情绪化的东西可能更容易触及问题的本质

    你这个观点我是不怎么苟同的。为什么这样说呢?情绪化的东西太个人了,用它解决“家庭矛盾”姑且还要看情况,放到大的格局里,从长久来看,它肯定是无效的。能触及问题本质的,我觉得依然是我们对问题的认识,对问题的甄别与判断。当然,认识中也可以有“情绪化”倾向,这是可以厘清的。我们断不能说,情绪触及了问题的本质,或一并解决了问题。这是可笑的。

 

    3、是苦的,是香的,甜的或者辣的。把这些东些留给感官,从生活的角度来说这毕竟显得真实些。

    这个我也是同意的。但我还有话要说。生活中的许多“真实”也是靠不住的。我们的许多信息貌似真实,但事实上都搀杂了虚假的成分。我知道你说的真实是有针对性的,是针对于我的。你觉得我在做社会题材作品的时候,你在怀疑我的真诚究竟有多少。这里我说我是真诚的,这样的回答似乎总需要许多附带说明。所以,直面真诚,我们可以暂且搁一搁这个话题。就像我们宣誓入党一样,怎样证明其中的真诚是真诚呢?党是需要你在行动中来验证的。所以,生活中的真诚,有时是直接奔向它,而大多数时候是兜着圈绕着弯子才能体味得更加深刻的。如果说直接奔向它是一种方式;而兜圈绕弯是另一种方式,我倾向于后一种。因为,我觉得老想着外界的认可,我们自己的判断是会成问题的。每个人的情况与出发点各不相同,我们在关键的地方,吃准七寸,谈话可能会有意思许多。是不?

    非常愿意与你这样的朋友交心。再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