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京之行

(2007-01-17 02:44:30)
分类: 日常陈述

南京之行

与管策在一起

南京之行

朱彤

南京之行

展览横幅

南京之行

我的作品现场

 

    南京之行

    消非问我南京的展览怎样,我说不很清楚,就是策展人薛红艳我也没有见过面。但我跟消非说,好像她是想做问题艺术家的展览,消非很有兴趣,说他也想去看看,就这样,消非开车,消非跟我一同去了南京。一起去的还有消非的一个在上海的朋友,叫王韦予,是南京人。离开上海的水泥森林,车子飞驰在拓宽了的高速公路上,人的呼吸有一种久违了的新鲜感。一路音乐,人的心情跟着节奏摇曳,我觉得没有什么比这样的感觉更放松了,虽然这样的放松是短促而易忘的。

    到南京快下午五点了,车子直接进了南京博物院。车子刚停稳,朱彤就给我来了电话,他说我们好长时间没有见面了,建议我进去之后安排一下就出来,晚上一起吃个饭。与朱彤通完电话,就与薛红艳见了面,简单寒暄之后,就把我带到了放置我作品的空间。这次展览,我是展出《无字访》的摄影版,是一个八米长卷。我一看现场拼凑的规格不一的展台,每个展台的台面都是凹下去的,觉得无法把作品平展开来。我当下就对薛红艳说,是否可以安排一个人手,去买一些细木工板,按照80公分的宽度统一切割,平放在展台上,再买白布铺在上面。我说如果你们资金紧张,这些钱我可以自己出。红艳面有愧色地跟我说,没有问题,她安排解决,但要第二天中午才能完成。

    我认真看了展览的基本格局。参加这个展览的人数大概有六十人,都是江苏艺术家,包括有些不在江苏的江苏籍艺术家,如我这样。展览的主题有些故弄玄虚,叫做“分形与意象”当代艺术展。我问红艳,为什么用这样一个展名。她说,分形是数学上的一个用词,也有蝴蝶效应的意思。她说,江苏艺术家的作品一向被外界认为暧昧、不清晰,但她觉得一些细节上的深究也会影响到整体格局的变化。对她的说法,我没有即刻回答。因为我觉得,今天对当代艺术的理解还这样沉浸在脱离现实的脆弱学理之中,是比较可笑的。我看了展厅中正在布展的一些作品,颇有一种回到85的惆怅。布展的不专业姑且不论,对艺术家作品的挑选,也实在难以恭维,现场的感觉,大致是一个地毯式的大杂烩。我顿时觉得,红艳这样出手搞策展,以后怎么混啊!当然,在南京这样搞策展,或许是可以不计较这些的。

    还是晚上与老朋友朱彤、管策、王成在一起聚酒别有一番天地。消非是第一次到南京,感受到了南京酗酒的凶险。以前,北方艺术家到南京,开始都是轻视南京人的酒量的,结果倒下的大都是北方人,这在圈子里有许多经典的掌故。南京人喝酒,讲究两点,一是量,二是速度。北方喝慢酒的,最终吃亏都是吃在速度上。我与这些朋友比起来,我只能算是贪酒,他们是真正的酒徒。这几年,大家都平和了许多,日子也大都尤哉闲适。南京人是重情理的,但情更甚于理。用管策的话来说,喝酒的时候是不能伪装的,这话很人性,但真像他所说的去做,必将疲惫。也就是说,人性了,也疲惫了。什么叫“坦诚”,坦诚就是人疲惫到极点还残存下来的那点理性,是那点理性所说出的话。

    回到宾馆已经凌晨三点了。起床十一点。我们又到了博物院。我要的要的细木工板还没有到。我告诉自己,这个办事效率我必须理解。十二点,朱彤过来请我们去吃饭,之后就在博物院里面的茶坊里喝茶。朱彤说,你就耐心等着吧,反正下午三点开幕之前,你是能把作品布置完成的。这话不假,还真是开幕前,东西到了,我快速地按照我的想法摆置了作品。

    三点,博物院的展览隆重开幕,而正是这个时候,我们已经在返回上海的高速公路上了。一样的音乐,却是两样的心情。

 

关于作品《无字访》请点击:

http://blog.sina.com.cn/u/4a12e3100100058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