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日常陈述 |
最近连续思考的几个方案,我自己的觉得可以拿出来交流与讨论的。但在交流的过程中很快暴露出了方案欠成熟的地方。这之前,一些没有拿出来交流的方案,有的是有意放弃了,有的还在等待与追究中。我现在的问题或许是,即便我等待与追究的“自认为”的相对成熟,这个“自认为”可能本身是个问题,其本身是更值得质疑的。有朋友很善意地告诉我,说我可能太在乎我“自认为”的“转换”了。我觉得转换在我这里的确是个重要的环节,我企图在作品中是强调这个转换的。我自己也意识到这个转换与“自认为”要加以分离。但真正把握这个分寸是不太容易的。我个人希望这个“自认为”不是很经验性的东西,“自认为”反映出来的弱点有两个方面:一是在转换之前“自认为”会空设一个类似于要求的东西在哪里,如此思考与判断会受制于这个要求的羁绊;第二,我觉得一但这个要求与转换嫁接得生硬,嫁接得不那么顺畅,“自认为”是会即刻扮演起另外的角色的,这个角色就是“自圆其说”。这两种情况是非常通常的。
我的问题可能是,假如我对“自认为”所给予的要求以及转换的明确性都不想放弃,同时使得作品的思考既有推导,又有感悟,这样的假设何以自然延伸呢?我觉得,首先要意识到,“自认为”的要求断然不应该在经验的系统之中,不应该为经验的理论有所解释。其二是克制自己不要用“自圆其说”的方式给作品以后路,视“自圆其说”为下贱。如果把这两点也作为“自认为”的潜在要求,情况是否会好一些呢?我觉得对于作品的推进可能没有这么快,但对于自身的思考的推进也许是个不坏的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