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人物印象 |
留长发时的常客
我与常客的相识是缘于曹恺。其实之前我们都彼此听说。99年的时候,在南京,曹恺对我说:金锋,如果你还要画画,有一个人你要认识,他叫常客。同样口气的话,曹恺也对常客说了:常客,你还想写诗歌,有一个人你要认识,他叫金锋。就这样,记得在学潮期间,常客来了南京。我们是在南京见的第一次面。
99年,是我思想慢慢开始有所觉悟的时候。当时我看到常客的诗歌,特别是他的手记(是打印装订的32K大小的册子),我很是倾慕。我觉得他是一个很了不起的诗人。我看过帕斯卡尔的《思想录》,我觉得他的手记似乎就是那个年代的《思想录》。他的诗歌与手记曾经在我的同学中私下传阅。
在时间上,我与常客相识、相处、相知已经十五、六年了,但我至今觉得还没有了解他。常客的简历大致是:常客本名裴宝光;他的实际学历据他自己说是只有小学;他曾经是一个黑道小圈子里的大哥;他追求女色,但从不坠入情网;他高层次地消费过,但都不是他的钱;他吸毒数年,劳教三年,是少有的戒毒者之一;他诗歌的手稿只有他能读懂,因为他的字别人实在无法阅读,被叫做“常体”;他的藏书在我所认识的朋友当中可以列为第一。常客是一个奇人,他是一个诗人与流氓、痞子、赌棍、侠客、浪子、吸毒者的混合体。他的诗歌与思想来源于西方的现代主义,他的思辨与逻辑来源于黑道,他的处世哲学来源于江湖,他的野心好像是与生俱来的,但他终究不是一个合格杀手,这点,对别人与他自己都是一样。他对于爱、孝的理解是很传统的。在观念上,他虽然不大以人蔽己,但以己自蔽的情况不能说没有,他自己也清楚,至于他是如何面对这个问题的,别人基本上不易察觉得到。这些都是我对常客的描述,并非断言。我只是想廓清他一个大概的形象。
我觉得常客的思想适合于80年代。在计划经济末期,当大家的生活还没有像今天这样贫富悬殊的的时候,常客在精神上还能与社会一搏。我不是说今天的常客江郎才尽了,他在我眼里永远是个优秀的诗人。我们从常客现在的诗歌中依然能看出他所热衷的现代主义风格。他的一切文字都是诗化的。现在的常客经常会写一些短小的生活札记,保持着他一贯的颓废情结。这一、两年来,常客终于也网聊了,我诧异之余,觉得还是像他。据说只要他上过的BBS,他很快都能成为亮点,比如说“孔夫子网站”。他有一阵也常到嘿!社会,大家都很喜欢他,因为他的文字能感人。我说“我诧异之余,觉得还是像他”,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就是作为诗人的常客注定的孤独的,但常客最恐惧的恰恰就是孤独。
我希望常客能看到我的这篇文字。其实我是很想当着常客面说上这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