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别用补偿心理对待孩子

(2007-09-26 09:48:45)
标签:

育儿/亲子

成长

文章

转载

分类: 育儿笔记
别用补偿心理对待孩子最近比较偷懒,不想写东西,就再转发一篇育儿的文章吧,好让自己也静静脑,呵呵!别用补偿心理对待孩子
 

    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表述:“如果我将来有了孩子,我一定不让他走我的路”,“孩子千万不要像我一样……”于是,教育孩子不从实际出发,总是带着莫名其妙的补偿心理,影响了孩子的发展。

  

    有的成年人小时候受到父母的忽视、拒绝、惩罚后,焦虑、悲伤、恐惧的情绪会深深印在脑海中。为人父母后,一旦发现自己在拒绝孩子,或孩子的表现类似自己的经历时就会不寒而栗,本能地终止正在发生的事情。这样,父母向孩子传递的信息是:孩子不用为错误而受到惩罚。这种矫枉过正的行为让孩子对自己错误行为的后果感到迷惑,不利于孩子对社会规则的学习。

 

  类似心理补偿的行为还有:因为自己小时候的考试焦虑而放纵孩子逃学、逃避考试,脱离自己的客观条件为孩子创造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等等。这使孩子回避了成长过程中的痛苦,造成孩子对他人感受不敏感,社会适应困难。而且,孩子认为这一切都是应该的,他们天然就是一个对父母的“掠夺者”,而不思回报。

 

  有的父母要求孩子去参加各种兴趣班,报考某所学校或获得某个学位等等,把自己的人生理想强加到孩子身上,剥夺了他们决定自己发展方向的权利,孩子缺乏规划人生的动力和追求兴趣的勇气。在满足了父母的要求以后,孩子会由于失去目标而变得迷茫。一些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出现厌学,毕业后“啃老”、不工作都与此有关。

 

  由于通过孩子进行心理补偿的过程几乎是一个自动化过程,常常不被父母意识到,有时即使意识到了也被认为是理所应当,因此更值得为人父母者警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满满的祝福
后一篇:智慧短语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