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大家元旦快乐!
重庆育才 牟银勇
刘艺轩
质量和密度
一、物质
1、宇宙是由 物质 组成的,物质是由 原子 组成的,原子由 原子核 和 电子 组成.原子核在原子的中心,又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和中子又由夸克组成。物质处于不停的 运动 和发展中.
2、1纳米(nm)= 10—9 m,纳米技术是纳米尺度的科学技术,研究对象是一小堆分子或单个原子、分子。
3、物质三态: 固 、 液 、 气 。固体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说明了分子间存在很强的_斥力 _,因而很难被压缩;液体和气体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 流动 性。
二、质量(符号 m
)
1、概念:物体所含 物质的多少 叫做质量。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 外界条件改变而 改变。
2、国际制单位: 千克 1kg(千克)= 10-3 t(吨)= 103 g(克)= 106 mg(毫克)
3、质量的测量:质量的测量工具常见的有 台秤 、 电子秤 、 杆秤 、 托盘天平 ,实验室和工厂化验室里常用 托盘天平 称质量,常用的天平有 托盘天平 和 物理天平 。
三、密度(符号 ρ )1、定义: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 质量 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状态相同时)密度 相同 ,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密度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3、公式:ρ= m/V
4、单位:kg/m3(千克/米3)、g/cm3(克/厘米3),1g/cm3= 103 kg/m3
5、水的密度是 103 kg/m3 ,其物理意义是 1立方米的水质量为103千克 。
6、应用:(1)求质量:可由m=ρv;
(2)求体积:可由 v=m/ρ ;
(3)鉴别物质:如鉴别戒指是否纯金,物体是否空心等。
四、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1、原理:要测物体的密度,需要测得物体的 质量 和 体积 ,然后用数学式ρ= m/V 计算出物体的密度。
2、质量的测量:天平等
天平的使用:“放”“调”“称”“读”
(1)“放”准: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 游码 放在 游码标尺 左端零刻线上;
(2)“调”准:调节横梁右端的 平衡螺母 ,使 指针 指在 分度盘 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3)“称”准:把被测物体放在 左 盘里,用 镊子 向 右 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4)“读”准:右盘中 砝码 的总质量加上 游码 在 游码标尺 上所对的刻度值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
注意:
(1)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 量程 ;
(2)要用 镊子 往盘中加减砝码;保持天平的干燥、清洁,不要用手接触 砝码 ,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
(3)不要把潮湿的物体或 有腐蚀性的物体 直接放在天平盘中,
3、体积的测量:形状规则的物体体积的测量,可用 刻度尺 量出物体的长、宽、高或直径等;形状不规则的固体或液体的体积,可用 量筒 或 量杯 来测量。
量筒或量杯里的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跟液面的 凹液面 相平。量筒上是以 ml 单位标度的,1ml =1cm3。
4、器材:在测石块和盐水的密度的实验中,器材已有石块、玻璃杯、水、盐水、细线、还需 量筒 、 天平 。
运动和力
一、参照物
1、概念: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
参照物 。
2、参照物的选择: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相对于 参照物 而言的,如静坐在汽车里的乘客,司机说他静止没动,司机是以 自己、车 为参照物,路旁的孩子先赞叹他前进的真快,孩子是以 自己、地面 为参照物。
二、机械运动
1、概念:物体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 机械运动 。
2、 分类:
(1)匀速直线运动:特点有:物体运动的路线是 直线 ;运动方向始终 不变 ;运动物体的快慢 相同 。
(2)变速直线运动:运动物体的速度是变化的。
三、速度(符号 V )
1、物理意义: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的 快慢 。
2、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 单位时间内 内通过的 路程 。
3、公式:v=
s/t (变速运动中,物体的平均速度指那段路程或那段时间上的平均速度。)
4、单位:常用的有米/秒(m/s),千米/时(km/h)
1m/s= 3.6 km/h
1 km/h
= 0.28 m/s
四、时间和长度的测量
1、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 秒 ,符号 S ;测量时间可使用 停表 、 秒表 、 石英钟 ;
1h(时)= 60 min(分)= 3600 s(秒)。
2、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 米 ,符号 m ;测量长度可使用 刻度尺 。
1mm= 0.1 cm= 10-2 dm= 10-3 m= 10-6 km
;
1nm=
10-9 m;1m2=
102 dm2=
104 cm2;1m3=
103dm3=
106 cm3
五、力的作用效果
1、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相互的 。
2、力的作用效果: 改变物体的 形状 ;改变物体的 运动状态 。
3、单位:国际通用的力的单位叫 牛顿 ,简称 牛 ,符号 N 。
4、力的三要素:力的 大小 、 方向 、 作用点 叫做力的三要素。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 同一直线上的不同 力表示出来,叫做力的 合成 。
六、物体的惯性:
1、实验:斜面实验中,小车沿斜面下滑的三个实验中,“同样条件”指同一小车,同一斜面,同一 高度 。实验发现: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 远 ,这说明小车受到的磨擦力越 小 ,速度减小得越 慢 。
2、伽利略通过实验表明:物体的运动 不需要 力来维持,运动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摩擦阻力。牛顿通过分析事实,并再进一步 探究方向的变化情况 ,得出了 牛顿第一 定律。
3、内容:一切物体在 不受任何外力时 的时候,总保持 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4、惯性:物体有保持 原来运动状态不变 的性质,叫做惯性,惯性的大小与物体是否受力,是否运动和速度的大小都无关系。任何物体都有 惯性 。
七、二力平衡:
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彼此平衡的条件:
1、力的 大小相同 ;
2、方向 相反 ;
3、作用在 同一物体的同一直线上
力学三:力和机械
一、重力(符号 G )
1、万有引力: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 万有引力 。
2、重力: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 吸引 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1)大小:G= mg (g= 10 N/Kg)即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 正比 。
(2)方向:重力的方向是 竖直向下 的,建筑工人常用 重锤线 来检查所彻的墙壁是否坚直。
(3)作用点:重力的作用点叫 重心 。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 几何中心 上。
二、弹力(符号 F弹 )
1、弹性与塑性: 海绵 、 弹簧 、 水 等受力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这种特性叫弹性; 塑料 等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塑性。
2、弹力:物体由于 发生弹性形变 而产生的力。
3、弹簧测力计:
(1)用途:实验室中常用 弹簧测力计 来测量力的大小。
(2)原理:在弹性的限度内受的拉力越大,弹簧的 伸长量 就越长的道理制成的。
(3)使用:、使用弹簧测力计时,首先要看清它的 分度值 ,所测的力不能大于测力计的 量程 ;、认清弹簧秤的分度值(最小刻度值);、检查指针是否指在 零刻度线 处;、使用前最好轻轻来回拉动它的挂钩。
二、摩擦力(符号 f )
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 相对运动 时,在 接触面上 上会产生一种 阻碍 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2、摩擦力的三要素:
(1)作用点:在接触面上;
(2)方向:与相对运动的方向 相反 ;
(3)大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物体的间的 压力 和接触面的 粗糙程度 有关。
3、应用:
(1)增加摩擦力方法:增大 压力 和使接触面 粗糙 ;例如鞋底、车胎上的花纹。
(2)减小摩擦力方法:减小压力和使接触面 光滑 ;或用 利用滚动 代替滑动;或使两个互相接触的摩擦彼此离开,加润滑油、气垫船、磁悬浮列车、滑冰(利用冰刀)等都是利用这个道理。
四、杠杆
1、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 固定点 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杠杆绕着转动的点叫 支点 (O),使杠杆转动的力叫 动力 (F1);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叫 阻力 (F2),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叫动力臂(L1),从支点到 阻力作用线 的距离叫阻力臂(L2)。
2、杠杆的应用
(1)省力杠杆:动力臂 > 阻力臂(L1>L2)。
例如铡刀,瓶盖起子,脚刹、羊角锤等都是省力杠杆,它在省力的同时,费了距离。
(2)费力杠杆:动力臂 <</span> 阻力臂(L1<</span> L2)。例如铁锨、钓鱼杆、赛艇的桨、筷子、镊子等是费力杠杆,它在费力的同时,费了距离。
(3)等臂杠杆:动力臂 = 阻力臂(L1= L2),它的最重要应用是 天平 。它的特点是既不省力也不费距离。
3、研究杠杆的平衡:
(1)、器材:杠杆和支架、线
、 弹簧测力计 、 刻度尺 、 钩码 。
(2)、步骤:首先调节杠杆两端的 平衡螺母 使杠杆在挂钩码时在水平位置平衡。
(3)、结论:即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动力乘以动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 或写作F1L1=F2L2
五、其他机械
1、定滑轮:如旗杆上的轮子。
特点:(1)不省力;(2)能改变动力方向
实质:定滑轮实质上是个 等臂 杠杆。
2、动滑轮
特点:(1) 省力 ;(2) 不改变力的方向 。
实质: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L1)为阻力臂(L2) 2 倍的杠杆。
3、滑轮组:动滑轮与定滑轮可组成滑轮组。
4、轮轴:如水龙头、方向盘、扳手、螺丝刀等;
5、斜面:如盘山公路等。
力学四:压强和浮力
一、压强(符号 P )
1、物理意义:衡量压力的作用效果。
2、定义:物体 单位面积 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3、公式:P= F/S 。
4、单位: 帕斯卡,简称 帕 ,符号Pa 。1帕= 1N/m2 。
5、压力的大小: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增大受力面积可以 减小 压强,减小受力面积可以 增大 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的情况下,增大压力可以 增大 压强,减小压力可以 减小 压强。
6、任何物体能承受的压强都有一定的限度。
二、液体的压强
1、特点,液体对容器底和容器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 各个方向 都有压强。
2、大小:
(1)与深度有关:液体的压强随 深度 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面的压强 相等 ;
(2)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它的 密度 有关系,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 越大
3、公式:P= 。
4、应用:连通器。连通器里的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总是 相等 。 锅炉水位计 、 过路涵洞 是连通器,船闸也是利用连通器的道理工作的。
三、大气压强
1、实验:能够表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有 马德堡半球实验 ;可以测出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有 托里拆利实验 。
2、测量:测量大气压的仪器叫 气压计 。有水银气压计和金属盒气压计(无液气压计),
在 氧气瓶 、 登山安全气压计 、 跳伞气压计 上就使用了金属盒气压计。
3、大气压与高度: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 减小 。
1标准大气压= 760 m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105 帕。
3、大气压与沸点: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 沸点降低 ,气压升高时 沸点升高 。因此高原上的沸点 低于 100,所以烧饭要用高压锅。
4、气体压强与流速: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 越小 。应用: 喷雾器 。
四、浮力(符号 F浮 )
1、浮力方向:竖直向上。
2、大小:可由以下方法求(测)得。
(1)两次测量法:F浮=G
– F ;
(2)阿基米德原理:F浮=
G排 ;
(3)二力平衡法(悬浮、漂浮时):F浮= G物 。
五、阿基米德原理
1、阿基米德原理文字表述:
浸在液体里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该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这就是阿基米德原理。它同样适用于气体。
2、公式:F浮=
G排 =
ρ液gV排 。
六、物体的浮沉条件
1、浮力与物重的关系(浸没时)
(1)当F浮
<
G时,下沉
(2)当F浮 > G
时,上浮
(3)当F浮 = G时,悬浮
(4)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
F浮 G
2、浸没在液体中物体ρ物与液体ρ液的关系
(1)当ρ物
> ρ液 时,下沉
(2)当ρ物 <</span> ρ液 时,上浮
(3)当ρ物 = ρ液 时,悬浮
七、浮力的应用
1、轮船:是利用密度大于水的钢铁做成空心,使之能浮在水面上的道理做成的,轮船的大小通常用排水量表示。轮船的排水量是指 船满载时,拍开水的质量 。一船从海里驶向河里,它受到的重力不变,它所受的浮力不变,但它排开水的体积 变大 。
2、潜水艇:是靠充水或排水的方式改变 自身重力 来实现浮沉的。
3、气球与飞艇:内充的是密度 小于 空气密度的气体。
4、密度计:密度计是测定 液体密度 的仪器。密度计在较大密度的液体里比在较小密度的液体里浸得浅一些,所以密度计的刻度是上小下大。
力学五:机械能
一、机械能
1、能量:物体具有 对外做功 的本领,物理学中就说它具有能量,如飞行的子弹、流水。
2、动能:物体由于 运动 ____而具有的能叫动能.运动物体__ 速度 __越大,__ 质量 __越大,它的动能也就越多.例如: 子弹 、 汽车 。
3、势能:物体由于被__被举高 __而具有的能叫__ 重力 __势能.如举高的杠铃;物体的 质量 ____越大,被举得越 高 __,它的重力势能就越多.物体由于___发生弹性形变_____而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如 弹弓 、 撑杆跳运动员的杆 。弹性物体的质量越大,它的形变程度越强,弹性势能就越多.
4、机械能及机械能转化和守恒定律:
动能和势能统称__ 机械 __能.物体具有的动能和势能是可以___互相转换_____的,在势能和动能的相互转化过程中,机械能的总和___不变_____,这就叫机械能守恒定律.
人造地球卫星在近地点时的动能最 大 ,势能 最小 ,在远地点心时最小,势能最大,所以它在从近地点向远点运动时, 动 能转化为 势 能。
5、能的单位:无论什么能,单位都可用焦耳表示,简称 焦 ,符号 J 。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也是_ 焦耳 ,国际符号是J.
二、功(符号 W )
1、概念:物体在力的作用下 位置 发生了改变,我们就说力对物体做了功。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 力 __;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 距离 ____.
3、公式:功的公式是___W=FS_____,
其中F—_力_(_N_),s—_沿力的方向___上通过的距离(_m_),W—_功_(_J_).
4、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三、功率(符号 P )
1、概念: 单位时间 ________内做功的多少叫做功率.
2、物理意义:功率是表示 _ 做功快慢 _______的物理量.功率越大,表示做功越 快 .
3、公式:功率的计算公式是_____P=W/t_____,
其中P—__功率__(_W_),W—_功_(J__),t—_时间___(_s_).
4、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功率的主单位是__瓦特____,国际符号是_ 瓦 _.
1kW=___103___W.
四、机械效率(符号 η )
1、概念:在物理学中,把对人们 _有用___的功叫有用功;对人们无用但__不得不做______的功叫额外功;有用功和额外功的总和叫__总功__.机械效率是 __有用功____跟 __总功__的比值,机械效率大表示有用功占总功的分额大.
2、公式:___η=
W有/W总_____.因为使用机械时总会不得不做一些额外功.任何机械的机械效率总_小_于100%,
3、实验:测定斜面的机械效率时,需测量的物理量有G、h、F和s,则它的机械效率为:η=
W有/W总_= Gh/FS .
4、要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以__ 减小 __摩擦、__减轻__机械自重、_ 增加 物重等.斜面面的机械效率还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有关,越陡的斜面机械效率越 高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