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消失中的上海老民居—东斯文里

(2013-09-01 20:26:47)
标签:

东斯文里

上海老民居

文化

旅游

分类: 走马观花

   偶然的,在出差途中的航班上翻阅杂志,看到了一篇关于上海老民居的文章,于是就记住了那个有点洋气,又有点文气的名字——东斯文里。

   八月份,借着出差上海的机会,起了一个大早,直奔她而去。

  

    才不过早晨六点多,八月的骄阳就像火一样直直地照下来,新闸路上那一排整齐的老房子也开始苏醒了。

http://s2/mw690/4a11586cgx6BUU8o6Xvc1&690

 

这是一片由纵横交错的好几条弄堂组成的老民居。每个临街的入口都有这样的门楼,有着明显的近代建筑风格。

http://s9/mw690/4a11586ctx6BUToQaSsd8&690

 

  上海的早晨,本该是热热闹闹买菜烧饭倒马桶的时辰,可走进东斯文里的弄堂,确是冷冷清清,安安静静。

http://s8/mw690/4a11586cgx6BUU5xFS787&690

 

  偶尔,也会看到有穿着睡衣的居民走过,但绝没有喧哗的生活气息。

http://s2/mw690/4a11586ctx6BUTbwQWR61&690

 

   更多的景象是沉默——空空的巷子,空空的水池,空空的晾衣架,还有斑驳光秃的墙面。尤其值得称赞的是保存完好的格局,以及每一户门楣上的精致雕花。

http://s16/mw690/4a11586ctx6BUThe5K77f&690

 

   走近了一看,很多家的大门上都是铁将军把门,有的干脆写上了“空”字。说明已经人去屋空。看来动迁的通知已经下达了很久。

http://s4/mw690/4a11586ctx6BUT7Te2n23&690

 

http://s4/mw690/4a11586cgx6BUTTTOeLb3&690

 

   很多地方还能看出曾经的生活细节。比如门板上依然鲜艳的对联;
http://s14/mw690/4a11586ctx6BUT9jn1X6d&690 
  比如挂在门柱上的呼啦圈,还有门前的小圆桌和旧藤椅。那些摆在门口的打理得很茂盛的绿植,暗示着这一户的主人依然还眷恋着老宅。
http://s16/mw690/4a11586ctx6BUTdm2Un6f&690

  这家还晾着衣服,应该也是为数不多的坚守者。

http://s13/mw690/4a11586ctx6CjHZ8EUY5c&690


   偶尔也会看到门楣上被破坏的雕花,被原先的主人开了气窗。石库门老宅对于日益增长的人口显然过于狭窄和逼仄,也怨不得住户们为了舒适一点在老宅上开膛破肚。http://s15/mw690/4a11586cgx6BUTMK4jQ0e&690

 

   空荡荡的弄堂里人气寥落,哪怕见到一只猫,我也觉得有几分生气。

http://s11/mw690/4a11586ctx6CjI0oPOi7a&690

 

    弄堂里很少看到小孩子,因此当我在这家门口看到这位独自玩耍的小姑娘时觉得很惊喜。从她的口音判断,她和她的家人不是上海人,不过是临时的租户罢了。

http://s14/mw690/4a11586cgx6BUTHSdXv3d&690

 

  外面的街上,能看到三三两两买了早点和菜往弄堂里走的人。
http://s15/mw690/4a11586ctx6BUTve5node&690

   一位大妈抱着小宝宝站在弄堂的栅栏门边向外张望。外面的世界真的像她期望的那样美好么?

http://s8/mw690/4a11586cgx6BUTCnKPd67&690

 

  居委会的牌子还在,上面用粉笔写的各种通知依然新鲜。这也许是老住户们跟这里唯一的联络方式吧?

http://s15/mw690/4a11586ctx6BUTr8B5Afe&690

 

   社区中心地带的显要位置,几个大大拆字非常醒目。

http://s2/mw690/4a11586ctx6BUTlqiD7e1&690 
   张挂的横幅像是最后通牒,督促着老住户们抓紧搬迁。
http://s8/mw690/4a11586ctx6BUTAhN8r27&690 

   走在寂寞的东斯文里弄堂里,看着经年的爬山虎茂盛地爬满破旧的窗户,忽然有种繁华已逝的怅然若失。
http://s16/mw690/4a11586cgx6BUTOHrJlcf&690

  2013年夏日温暖而明亮阳光照在东斯文里的老墙上,照着那些依然精致的雕花,那些经过岁月洗礼的一砖一瓦,呈现出有温度有质感的纹路。那是经过很多年生活的浸润才会有的感觉。
http://s15/mw690/4a11586cgx6BUTL9dEi3e&690 

http://s9/mw690/4a11586cgx6BUU3ftby78&690 
  外貌这样完好的民居,虽然没有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虽然不是某个著名人物的故居,可她镌刻着一座城市变迁的印记,记载着一座城市百姓生活的点滴,为什么不能很好地改造、维护、保留下来,为如今越来越迷失自我的都市留下一点美好、温馨的回忆呢?

  没有人理会这个问题。不敢想象,也许我看到的是属于东斯文里的最后一个夏天的阳光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2013这一年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