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记:去西堂子胡同拍摄是在去年的最后一天,因为忙,也因为换了新电脑,重新装的photoshop很不好用,IE也很奇怪,原来能批量上传的照片,一开始只能一张一张地传,考验我的耐心。所以要发胡同的拍摄记录比以前要多花很多工夫。即使这样,还是要争取把每次的拍摄记录都整理出来,因为它们消失得太快了。
西堂子胡同就王府井附近,和平饭店的背后。
这条胡同当年应该是一条又宽敞又布满了深宅大院的胡同,曾经有一个很大的那家花园坐落在这里,就在和平饭店的位置上。可惜的是修建饭店的时候,全部拆毁了。如今在这里已经难觅踪影,只有一个小饭馆的招牌还能勾起一点点怀旧的情绪。
因为南面高楼大厦的遮挡,剩下的半条胡同就显得光线阴暗,那天去的时候温度比较低,冷风一阵阵刮过,让狭长的胡同一挤,越发冰冷刺骨。于是心里很怀念过去胡同排列整齐,院落比邻的时光,有一个外国建筑专家曾经盛赞中国的四合院结构,说是形成了天然的冬暖夏凉的居住环境。可惜的是这些被外国人视为建筑精品的宝贝,却被我们自己的败家子儿毁掉了。
按照网上的资料,左宗棠故居在西堂子胡同25-35号。25号很好找,这是一座朝东的大门,从形制看应该不是正门,不过从大门的规格看,这座院子应该很有规模的。
大门口挂着某公司的牌子,不得入内。
沿着院子南墙往东走,来到29号,这也是故居的一部分。
大门迎面的影壁。
进门后第一进院子北房和西厢房。
第一进院子右边有条甬道通向回廊。
木制回廊还能看出当年的模样。
北房近景。
通往二进院的门,很显然这里曾经有座垂花门,现在只剩下一个架子在那里戳着。
进到二进院看到的正房。
西堂子胡同31号,从外部看与29号浑然一体,只是里面实在太乱,已经破坏得面目全非。
西堂子胡同33号是北京基督教女青年会所在地。看门的师傅说这里才是左宗棠故居,前面几个门牌都不是,我对他的说法不太认同。本来这里不允许照像,不过听看门师傅说捐点儿奉献款就可以进去拍,金额不限,为表示诚意,我往捐款箱里塞了几块钱就进去了。
这里的格局与一般四合院不同,进了大门没看到影壁和垂花门,左手有个旁门通向里院。
里院很规整,毕竟是宗教办公、活动场所,没有违章建筑,保存得很好。
院子由木制回廊相连接,走不多远就能看到一处小院子,从布局上大致是一东一西两个偏院,格局完全一样,位置对称。
里院也很敞亮。
新翻修的正房沉稳、豁亮、落落大方。
往院外走的时候,回望回廊,曲曲折折,连绵不尽,真是感叹四合院建筑的精妙。
西堂子胡同35号也是左宗棠故居的一部分,已经完全翻建过,大门紧闭,非常神秘。
门口有块匾额,名字起得很雅致,难以判断院子主人的身份。
离开西堂子胡同往北走,就是金鱼胡同,这条胡同早已名存实亡,成了车水马龙的大街。金鱼胡同再往北,是一片巨大的工地,香港新鸿基地产的招牌高悬在尚未完工的大楼上,无比霸气,那景象跟崇文门一带被香港新世界地产“霸占”的情景一样。对比之下,我暗暗庆幸西堂子胡同多少还能留下半边,左宗棠故居的轮廓还足够我们去追忆。只是不知道这样的情景还能维持多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