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初夏故乡行
朝阳是我第二个故乡。从1968年到1991年,我在朝阳工作、生活了23年,把整个青春都献给了这个城市。朝阳又是一个古老而又文明的城市,世界上第一只鸟、第一朵花都是从这里飞起、绽放;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的发现,将中华文明史提前了1000多年;地上地下,存留着许许多多古迹、遗址、文物。真个是:华夏瑰宝哪里寻?且到三燕古都来。
四月的最后几天,省城桃红柳绿,春意正浓,朝阳的大凌河两岸已是郁郁葱葱,花繁叶茂,一派夏天的景致。早晨,天有点阴,云雾蒙蒙,缓缓度步在河畔长堤,任温风拂煦,看波光粼粼。阳光透过云层,洒在河面上,形成一条银色的光影,很美。河对岸,一幢幢高楼林立、车水马龙。远处,山峦逶迤,云雾缭绕,那就是风景秀美的凤凰山,如今已成为旅游胜地。山不是很高,林木葱茏,植被很好,远远的,仿佛看得见那熟悉的云接寺、摩云塔、十八盘、卧佛古洞、倒坐观音......
从大凌河堤坝下来进城,一眼就看到南塔、北塔,高高耸立、南北相望。据说早年朝阳城内有三座塔,所以清乾隆年间曾在朝阳设“三座塔厅”,后来,其中的东塔不知何时坍塌,便流传着一个”塔倒砸万家“的故事。佑顺寺前的牌楼,巍峨挺立,写满了沧桑。据说佑顺寺之名由康熙皇帝所赐,是朝阳境内唯一的保存完好的喇嘛教庙宇,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看如今的朝阳城,历经40年的变迁,反差究竟有多大?我不由地想起当年人们的一句口头禅,“一条马路抱个球(转盘),一个公园两个猴。”那个时候,偌大的朝阳城,南北两条街,中间一个转盘,没有几座高楼,没有一台出租车。而如今,城市颇具规模,高楼林立,街道宽阔,车水马龙,人群熙攘。市容整洁、优美、繁华,俨然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震惊啊,感慨啊!用翻天覆地、沧桑巨变、天壤之别、日新月异等词,也许还不能形象地概括出这座城市的巨大变化。
回到朝阳,特想品尝故乡的土特产。首选的当然是朝阳小米,这小米颗粒均匀、香甜可口、营养丰富、可熬成美味可口的稠粥、也可做成小米发糕、煎饼、小米锅巴、小米面饼。当然还有凌塔白酒、喀左陈醋、粘豆包、汤驴肉、大凌河的咸鸭蛋。不过若想吃到又甜又脆的朝阳大枣,那就得金秋十月了。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和朝阳的那份情,绵延几十年,割不断,放不下。此时,我想起了席慕容的那首《乡愁》: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不能忘记故乡,故乡那湾清凌的水,故乡那棵长青的树!若要故乡的面貌永远清晰在你的心上,那就常回家看看!
美丽的大凌河:





河畔花园:






南塔、北塔、佑顺寺、博物馆: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