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总得教给孩子一些什么

(2016-07-14 09:45:13)
标签:

父母

教育

孩子

思考

杂谈

 

           总得教给孩子一些什么

 

  

                                总得教给孩子一些什么 

 

 

       最近,读了一首小诗——《写给孩子的诗》,很有感慨。现如今,做家长的(我不大喜欢这个称呼,家里家外,父母不是孩子们的首长,而是他们的亲人、朋友)或者说做父母的,除了为孩子健康成长提供必要的生活环境和条件外,总得教给他们一些什么。赵巍的这首诗是这样说的:

                                            

       城堡和蓝天的故事属于童话

       真实的世界比童话有更多的情节

       生活有阳光也有风雨

       就像你爱笑也爱哭泣

       爸妈给你买了一屋子的玩具

       有些孩子却没有一个小熊宝宝抱在怀里

       吃腻了麦当劳你发脾气

       穷孩子却从没有尝过可口可乐甜甜的滋味

       幸福的乐园外还有一块伤心的荒地

       爸妈带着你还不懂得忧郁的心走过那片土地

       为枯干的小树浇水

       你的遥控火车送给没见过火车的山里孩子

       为受伤的小羊咪咪找妈妈

       拉着坐在轮椅的小朋友的手鼓励伤心的他

       从小他的眼睛里看到不止自己的影子

       一个懂得为别人流泪的孩子

       长大了才敢在大海的胸怀上航行

 

       妈妈想用爱来为你建一所房子

       那里面写满了同情、怜悯和帮助

       爸爸想用真诚来为你建一座城墙

       墙上写满了良善、恩慈和慷慨

 

       今天,生活水平提高了,父母对自己的宝贝更是疼爱有加。奶粉用进口的,衣服用纯棉的,精美的玩具一箩筐,小食品一天一换样。摔了,赶紧呵护;哭了,百般来哄;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上怕碎了。

 

       父母对孩子负有养育的责任,从某种意义上讲,“育”比“养”更重要些。“育”即是教育、启发、引导、培养。中国古代的父母,留下了许许多多教育子女的典范故事,我们知道的有《孟母三迁》、《画荻教子》、《岳母刺字》等等。这首诗中,妈妈要为孩子建一所房子,里面写满同情、怜悯和帮助;爸爸要为孩子造一座城墙,墙上写满良善、恩慈和慷慨;也就是这个意思。

 

       如今,许多做父母的都感到很困惑,不知往哪个方向引导孩子。教他谦让、礼貌吧,在外面会被一些小孩欺负;教他凶些吧,又显得很没教养,不招人喜欢。都不知怎么办了。

 

       有人说,教育是一种自醒的途径,向外劝导你的孩子,向内劝导你自己。自己明白了,才能给孩子说明白,才能让孩子明白。

 

       虽然国情不同,观念有差异,中国的孩子父母是不是也应借鉴一下西方人的做法?尊重和理解孩子,在大多数情况下不要去替孩子做选择,不去支配孩子,而是要使孩子感到他是自己的主人。

 

       有人这样比喻,如今的孩子就像养在鱼缸中的热带金鱼,长不成大鱼。若想让他健康长成,唯有放进水池中,给孩子自由活动的空间。

 

       教育是为了让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人,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也应该是快乐的。就像一根细小的芦管,你从这头输进去的如果是苦涩的汁水,在另一端流出的也绝不是甘甜的蜜汁。 

 

       西方家长很重视从日常行为与情感中对孩子进行“做人的教育”,注重从内心情感去尊重别人,看重的是日常生活的行为与习惯的培养, 而我们的家长恰恰有所忽视。

 

      附:一则小故事。1920年,有一位11岁的美国男孩在踢足球时不小心踢碎了邻居家的玻璃,人家索赔12.50美元,闯了大祸的男孩向父亲认错后,父亲让他对自己的过失负责。他为难地说:“我没钱赔人家。”父亲说:“这12.50美元先借给你,一年后还我。”从此,这位男孩每逢周末、假日便外出辛勤打工,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挣足了12.50美元还给了父亲。这个男孩就是后来成为美国总统的里根。他在回忆这件事时说:“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过失,使我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