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韵
一年一度秋风劲,霜叶红于二月花,五彩斑斓的秋天来了。
有人喜欢春天,喜欢那“无声润物三春雨,东风吹来满眼春”的大地复苏;喜欢那“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的秀美画卷;喜欢那“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诗情画意;喜欢那“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的心怡盎然。
有人喜欢夏天,喜欢夏的火热奔放,喜欢夏的万紫千红,喜欢夏的意气风发,喜欢夏的浪漫激情。
可我,更喜欢秋天。秋日,清凉而温怡;秋色,多彩而绚美;秋意;欢快而洒脱;秋韵,缠绵而悠扬。一山,一树,一草,一花,无不蕴透着浓郁的秋韵秋香,农庄,田园,瓜果,稻谷,无不洋溢出醇厚和诱人的成熟的美。
秋天是什么?秋天是采摘的季节,采摘收获,采摘幸福,采摘希望,采摘心情;秋天是圆梦的时分,儿时的梦充满童趣,青年的梦绚丽多彩,老年的梦有着无尽的甜甜的回忆;秋天无疑也是存储的时节,积聚经验,积累成熟,积蓄力量,准备去迎接人生的更大挑战,即或是暴风雪,即或是天寒地冻,即或是突如其来的考验种种。
“不同人眼里有着不同的秋,有人看到的是满目的荒凉和衰败,有人看到的是秋叶化秋泥的高尚,有人看到的是色彩丰富的收获......秋韵是什么?秋韵是我们看到的一切,也许是我们感悟的那些不可言说的私语”——这是宗璞的一段话,她告诉我们怎样去看秋。
与其说看秋天,不如说在秋天里看人。“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秋下加心便是愁。秋天有哀愁,有不尽忧怨、哀愁的人。黛玉葬花是一种愁,惜花惜人,感花伤己,春也愁,秋也愁,殊不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那是一种流浪的愁,别离的苦;李清照更是把秋愁写得淋漓尽致:“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深沉凝重的文字,抒写了词人的落寞与悲苦,更是那个动乱时代的写照,李清照的愁,显然是个人不幸与国家沦亡交织在一起而迸发出的国愁家恨。
也许,因为成熟才会思绪多多;也许,经历了酸甜苦辣,才会在欢快之中掩着淡淡的忧。
秋天,不能光有愁,秋天的基调应该是红色与黄色,而不是灰色,寂寥又凄楚的灰色。因为红色象征着生活的绚丽多彩,黄色象征着人类的丰硕果实。秋天有丰收的喜悦,秋天有幸福的团圆,秋天还有愉悦的歌、轻灵的诗、辉煌的梦,以及永恒的生命,这些,才是秋的主旋律,秋之韵。
望着窗外淅淅沥沥的秋雨,又想起了作家宗璞的名篇《秋韵》。文的末尾有这样一段话:“秋去冬来之时,意外地收到一份讣告,是父亲的一位哲学友人故去了。讣告上除生卒年月外,只有一首遗诗。译出来是这等模样:不要推却友爱,不要延迟欢乐,现在不悟,便永迷惑,在这里,一切都有了着落。我要寻找的秋韵,原来便在现在,在这里,在心头。”
噢,我明白了。秋韵,就是一个人晚年对人生积极的大彻大悟。












(文中的图片,是中秋时节晚风在沈阳南湖公园所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