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中的“绿色”腐败说明了什么?
——学习札记(三十八)
前些日子,在《光明日报》(2012年2月27日)上读到一篇署名胡印斌的文章《城市绿化不能让腐败抹黑》。很有感触!
文章的开头便说:“一株普通的榕树,在账面上的身价竟高达10万余元;一项60多万元的城市绿化工程,支付款项时却摇身变成150多万元……
随着城市化步伐加快,原本并不被人关注的园林绿化部门,如今已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有报道称,原广西防城港市园林管理处主任、两名副主任及一名会计因在园林绿化工作中有贪污、受贿和职务侵占等行为,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在某些地方,葳蕤绿荫遮起来的,不只是炎炎烈日,可能还有诸多“说不得”、“看不得”的烂账。在扮靓城市的声浪中,大笔城建资金被一条黑色的利益链条侵吞了。
该文列举了城市绿化中的许多怪现象:其一,很多城市对树种草坪的选择,依据的并非当地的自然条件和市民意见,而是某些领导的个人喜好。很多情况下,移栽古树进城、广植名贵观赏树种,都是此种“长官意志”的体现。其二,,城市绿化、美化工程还可以不断更新。一批树种栽种下去,一旦有碍观瞻,或与其他市政建设冲突,就能挖去重来。其三,时下,城市园林绿化系统所具有的高度封闭性,使得操纵价格完全可能,一棵苗木从购买到栽种,这中间种种关切公众利益的信息很难及时披露。
绿色,本来是人们向往和喜欢的色彩;绿化环境,为民造福,本来是无可非议的好事。然而,在权钱交易、私欲横流的今天,也沾上了金钱的铜臭。不用说很远的别的地方,就在我们的身边,也会经常看到,一条路,修后又挖,挖了再补,再挖。问其缘故,今天是煤气管道维修,明天是暖气管道换管,后天是通信电缆更新。咱沈城有一条主要街道,花了很多钱栽植了名贵树木,长势良好,可没过了几年,又全部挖走,再换树,再花钱。一块不大的绿地,起先美化造型的是流淌着鲜花的花瓶,转眼间又变成了石雕的小象。记得去年我去东北的一个城市办事,那儿有个挺大的中心广场。据当地人讲,每隔三五年,换了个市长,这个广场的绿化就必然换一次,每次施工光推土机就好几台,一干半个多月。长官意志,表现出来的是不实事求是,重复建设,铺张浪费,劳民伤财;而那些说不得,看不得,暗箱操作掩盖的则是贪污受贿,违法乱纪。城市绿化了,街道变美了,人心却搞散了。
文章的最后说的好:我们切不可小视城市绿化中包裹起来的污泥浊水。据《江苏法制报》此前报道,2011年一年,江苏省全省检察机关查办园林绿化系统贪污贿赂犯罪案件达到了66件74人。一个美丽、宜居、充满绿意的城市环境,不能容忍腐败现象的抹黑。
春天来了,万物充满生机,又是一个绿化的好时节。惩治“绿色”腐败,还城市一个朗朗乾坤,正当其时。
各位博友:本月10日(明日),晚风与大学同班同学相邀,聚会在桂林。期间,要在桂林逗留几天。因此,对博友们的评论、来信、留言不能及时回复,特此致歉!我们15日见。祝朋友们春日里顺意开心!晚上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