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也来谈谈“养老公寓”
——读书札记(三十三)
日本《新华侨报》(2011.2.6.)刊有刘芳的一篇文章:《日本建设“养老公寓”的经验》。读后,很有感触。也许因为我已步入了老年行列,所以对老年人的生活比较关注。
刘芳文章开门见山:中国自1999年步入老龄化以来,因人口基数大、老龄化速度快,如今已经成为全世界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2010年末,国家进一步关注“养老”问题,各大媒体争相以“养老”为话题进行深入报道。这里,除了透露出中国整个社会对养老问题有所担忧之外,也应该让许多民营资本看到“银发族”庞大的市场需求。
反观邻国日本,据统计,2025年日本国民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位超过65岁的老年人。随着日本进入超老龄化社会,各大开发商已经把目光投向了高端养老公寓、养老社区。这些,对中国应该是有所启示的。
过去,在日本,配有医疗服务的养老院一直是养老设施的主流。相比之下,如今出现了许多养老公寓,其特点是老人入住价格相对较低,大约在12万~20万日元之间,而且医疗服务完善,而公寓型的住宅方式也容易让老人有家的感觉。日本东急不动产先人一步,从2003年开始兴建养老公寓。去年年初,日本大型房地产企业东京建物与NTT都市开发也相继投资开发高端养老公寓项目。与此同时,日本国土交通省2012年预算案中,将为养老公寓的建设提供325亿日元的资金支持,包括对开发养老公寓的民营企业和非盈利机构进行直接补助。日本这种从民到官对养老公寓的投入,不仅反映了一个市场需求,更体现出一个国家对老年人的真正关注与福祉。
毋庸置疑,中国的“银发”房产市场也亟待开发。按照5%的老年人需要养老机构这一国际计算方式,中国养老市场的床位缺口达到了540万张,是现有规模的两倍。除此之外,高端养老社区、配套医疗服务等市场的空缺也非常明显,养老公寓还没有被提到建设日程上来。笔者获悉,近期将有在日华人牵线,引领日本房地产等企业到中国东北投资兴建养老公寓,这无疑将开中国兴建养老公寓的先声,是一件值得圈点的事情。
《礼记》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中国在日渐进入“高龄化”社会之际,应该把日本的经验和教训都当作前车之鉴,及早做出相应规划。当然,在投资养老公寓的实际操作过程中,一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人才匮乏、民营成本偏高、老年人的安全问题使行业风险大大增加,而且政府方面目前仍缺乏可操作性强的政策和行业标准,等等。正因为这样,中国就更应该借鉴日本,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经济高速发展以后可能出现的“高端养老”及早作铺垫。
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时期
我国已有老龄人口1.69亿,占总人口数的12%,据全国老龄办统计数据显示,有近一半的老人属于城乡空巢家庭或类空巢家庭。北京老龄办目前公布的统计数据是,北京老年人口明年将达到250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15.2%,而空巢老人则会超过100万,占老年人口总数的40%。宁波老龄办调查表明,宁波空巢老人家庭已占老年人家庭的35%,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80%以上。
目前,我国老龄人口正以每年3.28%的速度增长,约为总人口增长率的5倍,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迅速扩大。专家预计,到2030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近3亿,而空巢老人家庭比例或将达到90%,这意味着届时将有超过两亿的空巢老人。(黄河新闻网
2009-12-16)

空巢老人在想些什么
所谓“空巢”,即“空寂的巢穴”。比喻小鸟离巢后的情景,现在被引申为子女离开后家庭的空虚、寂寞的状态。空巢老人即指无子女或子女不在身边,独自生活的老年人。
作为老年人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全国大约有2340万“空巢老人”需要亲人的关爱。一些“空巢老人”,心里为自己年纪大了干不动活、或者生病没人照顾着急。有的老人企盼全家团圆,望眼欲穿。
上海老龄办、宁波老龄办入户调查显示,90%以上的空巢老人都希望与人交流、老有所乐、老有所用。 嘉兴在线新闻网记者所做的调查,发现在接受采访的这类老年人中有八成渴望能得到更多的精神赡养。福建老年学会一次抽样调查得出近20%空巢老人感觉生活无人照料是面临的最大困难。对他们来说,吃饭、洗澡、做简单家务已成为生活的最大困境。
空巢老人身患病痛常面临三大“无助”困境:急病突发无人知晓、慢性疾病无人照料、医疗费用过高无法承担。
空巢老人养老主要有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两种方式
我国现有社会养老机构的床位尚不及需求的1/12;居家养老仍面临投入服务平台匮乏、专业服务水平不高等系列难题。
机构养老,主要是指通过开办老年公寓、老人院、敬老院、老年人福利院等机构,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的生活、医疗和娱乐休闲等全方位服务。据调查,全国每年约有1400多万老年人要求进入老年福利机构养老,而各类福利院的床位只有一百多万张,远远满足不了需求。
居家养老,是指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目前,居家养老是我国老年人主要的养老方式,受传统习惯的影响,超过80%的老人仍希望能够居家养老。
养老院可能是接收失能老人最合适的地方。
可是,找一家符合要求的养老院并不容易。有的地方条件很好,却不收有精神障碍的、不能自理的老人;有些地方收治老人,但每月费用动辄过万;一些条件和价格都能让家属接受的,却存在现实问题:敬老院只提供生活护理,不具备医疗护理,很难满足老人的治疗需求。

当前养老院现状
天津:一边排长队一边“吃不饱”
一边是国办养老院排队住“一床难求”,一边是民办养老院“吃不饱”生存艰难。
记者从天津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处了解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天津市近180家民办养老机构中,床位入住率70%左右,尚有三成空置。相比之下,天津的国办养老院早已人满为患:天津市第一老年公寓300余张床位全满,2000多人排队;第二老年公寓(天津市养老院)850张床位全满,2000人排队;第三老年公寓150余张床位全满,100余人排队;第五老年公寓100张床位全满,近600人排队。(中国网 2010-11-17
记者 韩爱青、于春沣 )
北京:私人养老院费用昂贵,公立养老院不能满足需求,养老已经成为老年人的一块心病
目前,在问题暴露的比较严重的医疗教育领域,回归公益化,民办公助的改革已经达成功识,并在稳步推进中。而养老的问题却似乎刚刚开始被关注,既然有如此多的前车之鉴,我们应该尽快拿出问题的解决之策。让我们将脚步稍微放缓一些,认真审视下这个并非马上就出现但不久每一个人都会面临的问题。
民营的价格高,有时过分以盈利为目的的服务会变味,而政府包办回归计划体制更是倒退,没有效率。一些专家提出社区养老,引入社会志愿者是一个办法,国家应给予扶持。
这一切措施的背后,都要有一个态度,社会发展应又好又快,既要GDP、大楼,也要社会保障、公共服务领域的齐头并进,有的时候,步子慢下来未必不是好事,可以让我们补齐短板,毕竟这决定着经济发展的质量。
让社会的步子慢下来,关心下老人,关心他们的今天,也就是关心我们的明天。(《工人日报》 2010-12-21 记者 车辉)
江苏:养老机构数量偏少,规模较小
发达国家社会养老机构床位数一般占老年人口总数的5%—7%,而我省目前只占1.5%,即使按2%的比例推算,全省尚缺6万—7万张养老床位。我省养老机构不仅数量偏少,而且规模普遍较少,老年公寓平均床位不足70张(69.5张)。相当一部分养老机构条件简陋,功能不全,经营理念保守,服务质量不高,导致老年人入住率较低。全省老年公寓和护理(临终关怀)院入住率只有55%。(中国敬老院网)
广东:养老机构发展水平与经济强省的地位不相称
当前,广东社会老龄化程度在全国各省、市、区中排在前列。全省65岁以上的老人占总人口比例已达8.17%,且每年以3.5%的速度递增。2015—2030年是广东老年人口数量增长最快的时期,平均每年净增长48万人左右。目前,广东省每100个老人才有1个养老床位。各类养老机构所能提供的养老床位有9万张,仅为老年人口总数的1%。既远低于发达国家的5%至7%,也落后于发展中国家2%至3%的平均水平。根据广东省民政厅2009年10月做的一项抽样调查,全省有超过5.8%的城市老年人有意愿入住养老机构。
河南:养老产业迫切亟需市场化和政策扶持
郑州市民政局的调查显示,全市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突破100万,而养老院包括公办、民营在内总共有近四十家,床位只有5000多个,养老床位呈现“巨大缺口”。
郑州民政部门统计,郑州市所有养老机构可提供床位5000张左右,目前仅住3800多人,床位空置率超过30%,绝大多数老年公寓处于“吃不饱”状态。养老院床位空置率达30%,半数以上养老机构亏损。(大河网-大河报
2011-03-09 记者王灿、施书芳)
沈阳:将再添3万张养老床位
“十二五”期间,沈阳市将下更大气力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从2011年开始的5年内,沈阳市的养老机构每年平均要新增床位6000张;5年后,养老机构床位数要达到4.8万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将达到30张,基本满足老年人口的养老需求。
九三学社沈阳市委提供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沈阳市老年人口共有122.9万,占户籍人口的比例超过17%。其中,80岁以上老人超过18万,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4.5%。有关部门预测,未来5年内,沈阳市老年人口每年将新增5万人。养老机构缺乏、资金不足等一些问题将成为沈阳市应对
“白发浪潮”的阻碍。
据介绍,“十二五”期间,沈阳市将继续推进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和养老服务体系相融合的“3+1”养老事业新模式。到“十二五”末期,全市养老机构床位数将增加3万张,社区日间照料站和老年日托服务中心达到800个。目前,沈阳市养老机构床位数为1.8万张。(辽宁日报
2011-01-14)

亿万老人,把他们的毕生精力献给了国家、事业、人民,他们的付出,他们的贡献,史可明鉴。今天,他们老了,必须寻找下一个“栖息地”,可那也不是一段容易的旅途。寻找中,常常留下许多的遗憾和无奈,也给子女们留下许多担忧和愧疚。希望我们的政府,我们的相关部门多多关注他们,未雨绸缪,早做打算,精心策划,倍加努力,切切实实地兑现国家对老年人的承诺。明天,又一个重阳节来到了。我们不要把对老年人的关注和关爱只停留在那一天。
空巢老人们充满着期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