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啥样算健康

标签:
健康标准身体心理品行杂谈 |
日前,东三省和沈阳、长春、哈尔滨、大连四市携手建立“3+4”健康教育区域协作机制,共同宣教健康、抵御区域性疾病。首堂健康课,专家就普及了一把国际通行的健康新定义。而新版健康定义也引起了市民的关注,被称“标准过高、要求过严”。
标准挺高:性格+道德+为人
中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孙贵范介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健康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还包括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即身体健康、精神健康和社会适应功能良好三个方面。包括良好的个性,情绪稳定,性格温和,意志坚强,胸怀坦荡;良好的处事能力,看问题客观,具有自我控制能力,能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良好的人际关系,助人为乐,与人为善,不挑剔、不吹毛求疵。
看完这个健康标准,相信很多人都开始擦汗了。这还没完,还包括“有道德”,标准指出“健康者不以损害他人的利益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具有辨别真与伪、善与恶、美与丑、荣与辱等是非观念,能按照社会行为的规范准则来约束自己及支配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具体到我们的生活中,那些损人利己、不遵守社会公德的人,恐怕都属于“不健康”了。
在健康课上,孙贵范又介绍了世卫组织对年龄的划分正解:45岁以下为青年,45~59岁为中年,60~74岁为年轻的老人或老年前期,75~89岁为老年,90岁以上为长寿老人。所以,别再管74岁以下的人叫老人了。
健康太难:被访者感觉难做到
对于新的健康定义,记者采访了机关工作人员、老师、公司职员、医务工作者等多个行业的数十位市民,九成人听到这样的定义后不禁感叹:“健康太难”。“这也太乌托邦了,不像健康的定义,倒像是社会和个人奋斗目标。”公务员马先生认为。
但医学专家们却认为,把道德纳入健康范畴,既有理论依据,又有实践证据。“大家都知道,情绪激动可以引起血压升高、心脏病发作;巨大的精神打击可以使人突然失明……”孙贵范介绍,这样的事都是精神情绪与身体健康有重要关联的表现。
美国耶鲁大学病理学家曾对7000多人进行跟踪调查,结果表明,凡与人为善者其死亡率明显低。而巴西医学家经过10年研究发现,屡犯贪污受贿罪行的人,易患癌症、脑出血、心脏病、神经过敏等病症而折寿。
影响诊疗:身心并治效果更好
“不管标准高不高,但我认为,知道健康的定义很有积极意义。”盛京医院医务部部长刘学勇表示,知道了什么是健康,才知道什么行为不健康,在不乐观、不友善的时候,提醒自己“这样不健康”,会是一种很好的心理暗示。
而重要的意义在于,新健康定义正在对医生的诊疗行为产生影响。“一些医生已经开始意识到,在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到病人的身体情况,还要考虑到社会、心理、精神、情绪等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身心并治,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沈阳日报
骨骼健康,肌肉、皮肤有弹性,走路轻松。
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
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任务不挑剔。
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适应环境,应变能力强。
对一般感冒和传染病,有一定抵抗力。
体重适当,体态匀称。
眼睛明亮,不发炎,反应敏捷。
牙齿清洁,无缺损,无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
头发有光泽,无头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