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中国搞环保为什么这么难?

(2010-10-30 09:45:11)
标签:

郑柏岩

故事

反思

环保

认识

杂谈

 在中国搞环保为什么这么难?

 

              在中国搞环保为什么这么难?

                                ——读书札记(八)

 

    在《作家文摘》里,我读到一篇文章,题目是《胡枝子会告诉你》。读后感慨万分,一个美籍华人,生态修复学博士,抛家舍业,历尽辛苦,把满腔热血倾注在祖国的环保事业上,不求名分,不图回报,此举可钦可敬。然而,她的行为却被一些人不理解,困难接二连三地出现。为什么在中国搞环保这么难?

    郑柏岩,美籍华人,生态学博士,一位刚强的女人。2003年回国后,她把几百万人民币投在北京密云水库边的黄家山,默默搞起山岭的生态修复,保护着北京人的水盆。

    从回国决定搞“生态修复示范工程”,从调查、选点到起步、建设,郑柏岩遭遇到那么多的漠视,冷嘲,甚至让她目瞪口呆,大哭一场。读之,让人摇头苦笑。从中摘几段吧。

   (一)冷漠。在丈夫的陪同下,他们跑遍了北京郊区的平谷、顺义、怀柔、延庆、密云,看到一处荒山便欣喜若狂,马上去找当地乡镇政府。热情洋溢地告诉人家,自己想做生态修复的示范工程,会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什么样的好处,会给农民带来多么大的经济效益。讲了一大通,人家告诉她,没有荒山,山地都承包给农民,你去找农民吧。

   (二)嘲讽。当他们选点密云县黄家麻子屿,和农民谈定,每年要付给承包农民一笔款项后,终于换来了对荒山进行区域性生态修复,换来了保护生态环境的自由。山地问题解决了,他们得去拜访各级政府的业务主管部门。规划、林业、水里、环保、当地乡镇,一个都不能少。她敲开一间办公室。面对彬彬有礼的接待人员,她掏心窝子地全盘到处自己的满腔热情,从所学专业,在国外公司的多年实践经验,到回国后千辛万苦踏遍京郊大地,终于寻找到适合的荒山,讲到“神态修复在生态已经遭到严重破坏的祖国,会有什么样的积极影响。她不要政府部门的赞扬,只求得理解和支持。那位公务员冷静而耐心地听完郑的介绍,冷静地说,海归?海归有什么了不起。告诉你,我们国家的生态环境保护做得很好,不用你来操心。再说,现在国内很多人找不到工作,你不好好呆在国外,跑回来抢什么饭碗!

   (三)官司。毕竟还有更多的政府主管部门,更多的有识之士理解和支持她,郑的工程起步了。修上山的道路,需要砍些树木。郑按有关规定如实向县林业局进行了申报,并如数缴纳了补偿款,并在其他合适的坡面栽种了更多的小树,对修路造成裸露沙石的放坡面,也都植草中下各种灌木,尤其见缝插针,中下一棵棵胡枝子。不料当地农民跑来要“损失费”,索要不成,一纸状文把郑告上法庭。(当然,最后的结果郑柏岩胜诉)。

    郑怎么也想不通,千里万里决心回国创业,自己掏辛苦钱花那么多心血做工程,到底图什么?丈夫常年在美国、加拿大、希腊等几个国家间奔波,努力经营好公司,挣的钱全投给“生态修复工程”。几年下来,她的热情为什么就改变不了某些官僚的漠视,她的热血为什么就不能溶化一些农民的冷酷?想着,想着,她哇地一声痛哭,我不干了,我走,回家,反正我不干了,我不干了!丈夫跑过来一把搂住妻子,说,亲爱的,坚持一年,再坚持一年,好吗?

    何止一年,何止两年,残酷的是,起码还要几年的时间,需要投入的资金更是无法估算,无数难以预料的难题还会一个一个跑来捣乱。所有的朋友几乎都问过她,你到底要什么回报?郑柏岩丝毫没有犹豫,没有回报。

    说起环保,人人都说重要;说起中国的环保,我们都感到有差距,问题不少。可为什么有人抛家舍业,自己掏钱要为祖国的环保事业做点实事,却得不得理解和支持?

    翻一翻有关资料,从上层到基层,总结环保工作的文章数不胜数。究其问题,诸如环保经费不足、执法能力不强、环境监管不力、机构设施不完善、环保重要性认识不够、社会宣传不到位等等也有若干条。但我以为最关键的是各级领导的认识问题。领导的认识上不去,怎么能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环保的关系?怎么能把百姓的生存和子孙后代的幸福放在心上?又怎么能想办法去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去解决环保工作中存在的一个又一个问题?

    真希望郑柏岩的故事能让我们的一些领导好好反思一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这不是故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